传说中的盘古国真的存在吗

广州花都区有一座盘古王山 , 山上有一座盘古王庙 , 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二的“盘古节” , 人们都会载歌载舞地庆祝 。在广西来宾有大量的盘古遗址、盘姓居民以及民间流传的故事和歌谣 , 似乎更加符合《述异记》中关于“盘古国”的描述 。
网络配图
起源于瑶族先民的盘古遗风
盘古国的名字 , 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 , 书中提到:南海中有盘古国 。这本奇异的书非常有趣 , 它不仅对盘古神话的流传地域、来源作了具体明确的记述 , 还对“盘古国”的特征进行了描绘:那里的人们都以盘为姓;南海有盘古的墓;桂林有盘古的祠……
那么 , “盘古国”所在的“古南海”应该在什么地方呢?实际上 , 这个问题应该由秦始皇来解答 。秦始皇在平定岭南之后 , 分别设立了包括桂林、象郡、南海在内的三郡 。“古南海”其实就是当时的南海郡 , 也就是今天的广州市 。
在广州市花都区(旧称花县) , 有一座气势奇特的盘古王山 , 郁郁苍苍的山麓上有一座盘古王庙 , 它不仅是盘古文化的重要遗址 , 也是远近闻名的庙宇 , 历年香火不绝 。在清代 , “盘古烟霞”已是“花县八景”之一 。
关于盘古王山和盘古王庙的来历 , 花都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棣生告诉笔者 , 花都区所辖的狮岭镇、梯面镇、花山镇一带在古代都是瑶族的居住地 , 瑶民的先祖将盘古作为始祖崇拜 , 在狮岭镇的炉山山麓建起了盘古庙 , 每年在盘古的生日(农历八月十二)举行“盘古节”庆祝活动 。
网络配图
【传说中的盘古国真的存在吗】在“盘古节”上 , 民间艺人跳起曼妙的盘古王舞 , 向盘古王致敬 。而节庆的高潮 , 莫过于扣人心弦的“抢花炮” 。据说哪个村的人拾到花炮 , 盘古王就会庇佑那个村的全体村民平安、顺意 。
到了明朝弘治年间 , 官兵征讨瑶族人 , 盘古庙被焚毁 , “盘古节”等民俗活动也被迫中止 。
直到约300年后的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 , 当地读书人邱毛松在狮岭炉山的半山腰发现一块石碑 , 上刻“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 。邱毛松认为:这里便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 , 于是每天在这里施医 , 游说周围的人去参拜 , “盘古王”渐渐远近闻名 , 人们还重新修建了盘古庙 , 香火很盛 。最后 , 炉山终于改名为“盘古王山” , 一年一度的“盘古节”庆祝活动也恢复了 , 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
在整个南海郡所辖的珠江三角洲 , 除花都之外 , 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任何关于盘古的遗迹或传说 。因此 , 不少专家认定古代南海“盘古国”就在现在的花都 。
壮族先祖留下的盘古遗址
但是 , 近年来 , 盘古国位于广州花都区的说法受到了挑战 。有专家经过研究指出 , 神秘的盘古国可能并不在花都 。他们认为 , 任昉的《述异记》里提到的“南海”不是指当时的南海郡 , 而应该像许多史书所记载的那样 , 指的是今天的华南地区 。由此推测:在古代的华南——珠江流域 , 曾经存在着一个以盘古信仰为核心的盘古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