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将吴三桂:为何甘愿做三姓家奴的耻辱之事

“三姓家奴”原本是张飞辱骂吕布之言 , 指责其本姓为吕 , 却投奔干爹丁建阳 , 后又认董卓为干爹 , 将丁建阳杀害 。在这里以“三姓家奴”形容吴三桂实在是冤枉他了 , 吴三桂反复无常 , 在明清交接之际左右摇摆实为形势所迫 , 他并不是为了忠义虚名而罔顾一切的人 , 他要对忠诚于他的十几万将士的性命负责 , 并不能因为他的一时起意而另十万将士成为沙场冤魂 , 自然有多番权衡的必要 。
【明大将吴三桂:为何甘愿做三姓家奴的耻辱之事】(网络图)
吴三桂为何要做三姓家奴
吴三桂手握明王朝仅剩的精锐部队 , 原本是一名位高权重的大将 , 又怎心甘情愿为乱臣贼子效力呢?当时明王朝又是风雨飘摇 , 内忧外患 , 而李自成又以吴三桂之父吴襄为人质威胁他 , 为保家人性命安全 , 吴三桂权衡利益之下才暂且亲附李自成势力 , 与李自成议和 。
李自成出身草莽之辈 , 不懂礼贤下士指导 , 成立政权后 , 眼光短浅 , 致使高层势力分崩离析 , 面对塞外满清势力自乱阵脚 , 吴三桂无奈再次改变方针呢 , 投靠满清 , 放清军入关 。
之后中原局势在清王朝的统治下逐渐明朗 , 吴三桂拥兵自重 , 成为清王朝的一块心腹 , 平定三藩迫在眉睫 , 形势所迫 , 吴三桂不得不自立为王 , 重拾明朝旗号 , 最后却落得命丧黄泉的下场 。乱世之中 , 那些审时度势之人成为不了英雄 , 反倒成为了见风使舵的小人 , 历史上的人物评价谁又道得明说得清呢?
吴三桂是怎么样被消灭的
崇祯年间 , 吴三桂旗下的辽东兵团成为了明王朝的最后一口气 , 面对满清的强大攻势 , 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 可谓腹背受敌 , 再加上与满洲铁骑的最后一战——松山之战 , 吴三桂的兵力遭受大创 。
(网络图)
吴三桂是怎样被消灭的
若是继续为气数将尽的明王朝效忠 , 除了吴三桂本人留下千古忠名 , 对于出生入死的十几万将士来说是一个灾难 , 打着明朝的旗号驻守山海关无疑是飞蛾扑火 , 自寻死路 。吴三桂出身武行 , 他并非死守礼制重典的文臣 , 更不甘心做崇祯的殉葬品 。那么剩下的路该怎么走 , 一边是乱臣贼子 , 一边是异族鞑子 , 无论是哪一个选择都将留下千古骂名 。
不得不说吴三桂降清的选择是明智的 , 他并未陷入狭隘的民族情怀中 , 而是选择当时更具活力与野性的满清 , 这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进步的 ,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 , 比起同期的欧洲国家更甚一筹 。
从历史的大角度上看 , 吴三桂的选择对得起中华民族 , 然而让他背负亡国叛军的骂名实在是太局限他了 。再者说吴三桂降清后 , 并未给他带来安逸享乐的生活 , 康熙年间 , 清王朝颁布一道诏书 , 同撤三藩 , 将吴三桂世镇云南的美梦彻底粉碎 , 气急败坏的吴三桂打着“复明”的旗号 , 起兵反清 , 然而一个正在上升期的新王朝是容不得前朝叛将动摇的 。
康熙十七年 , 吴三桂登基为大周皇帝 , 建都衡阳 , 改年号为昭武 。同年在衡阳病逝 。吴三桂所带领的势力不久被清王朝剿灭 , 三藩之乱也随即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