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深受大家喜爱之因:有仇必报见恶必除

导读:要说《水浒传》中的人物谁的知名度最高,恐怕非武松莫属 。尽管武松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都不妨碍古今有那么多人喜欢他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武松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景阳冈打虎,奠定了武松的英雄地位
武松回家看望哥哥来到景阳冈下,酒家告诉武松景阳冈上有大虫,武松并不相信,反而认为这是酒家讹诈 。等到上得岗子,看见阳谷县的榜文,这才相信这岗子上真的有老虎 。可是,这时候“欲待转身再回酒店”,又怕“吃他耻笑,不是好汉”,所以只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决然地上了岗子 。从这一点来看,武松具备了一个英雄应有的起码条件,那就是,既然决定了就不后悔,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困难 。如果是前思后想,瞻前顾后,或者是进进退退,即便是想得再周到,也不是武士英雄所为 。武松的这种行为,正是普通人所崇拜和可能采取的行动 。等到真的老虎出现了,武松也是害怕的,他不仅叫出了声,还躲闪在青石边,充分表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畏惧老虎的一面 。
网络配图

但是,当这一切躲不过去的时候,武松没有听天由命等死,而是和老虎拼命一搏,当哨棒打断了的时候,武松赤手空拳也要和老虎相搏,这才是真正的以命相搏 。人们愿意看到这样的英雄出现,也愿意接受这样的英雄 。假如说,武松是做好了一切准备再去打老虎,那是成名英雄所为,也不可能为平民所效法 。当武松把老虎打死以后,浑身已经没有了力气,“手脚都苏软了”,他害怕再跳出一只老虎来,只得“挣扎下岗子去” 。走了一会儿,“只见枯草从中,钻出两只大虫来”,武松大喊了一声:“啊呀,我今番罢了!”原来却是两个猎户装扮成的老虎 。这时候的武松,才是最真实的,人们有理由喜欢这样真实的人 。
另外,武松这次的打老虎,恐怕是有史以来最为凶险的一次 。这只老虎“极大”,已经伤害了二三十条人命,成为官府必须猎杀的对象 。官府把任务交给了猎户,除不去这只老虎就要挨板子,尽管如此,这只老虎还是继续在景阳冈上为害 。专门打猎的人都靠不近这只老虎,反而被它吃了七八个,所以,他们只能用虎皮蒙住自身,以防止再被吃掉 。当他们见到武松时,第一反应是这如果是个人,一定是吃了“忽律心、豹子肝、狮子腿”,要么就是一个鬼 。还有就是,武松唯一的一件武器——哨棒,根本就没有起作用,他是用拳头打死的老虎,这更能够体现出英雄本色 。正是在这诸多条件之下,更显得武松这次打虎是非同寻常的壮举 。可以说,武松打虎,奠定了他的英雄地位 。
有仇必报,决不让坏人逍遥法外
【武松深受大家喜爱之因:有仇必报见恶必除】武松出差走的时候,哥哥好好的一个人,也没有听说平时有什么大病,可等他回来,一个大活人就这样没有了,不由得心生怀疑,因此上必须要问个明白 。当他从何九叔那儿知道了哥哥是被毒死的时候,他是想通过县衙里的知县来替哥哥伸冤的,只可惜,这个知县平日里得到西门庆的好处太多,临时又贪图贿赂,就把这官司给驳了回来 。这种司法腐败是社会的极大不公,一个县里的都头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情何以堪!当然普通百姓只能是默默忍受,其结果就是仇恨的怒火在胸中积压 。但是,这个都头不是一般人,他叫武松,他的胸中装不下那么多的怒火,他要替哥哥报仇 。
网络配图

于是,武松找来了一干邻居,让潘金莲供出杀害了哥哥武大郎 。武松杀了潘金莲,又杀了西门庆,再把王婆解到县衙里,可以说是把杀害哥哥的所有坏人一网打尽 。古人讲究“有仇不报非君子”,武松不但替哥哥报了仇,他更为普通人出了一口气,为某些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当官府依靠不上的时候,原来还有武松这样一种报仇除恶的方式!假如有人遇到或者看到太多的不公,又怎能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现实的武松?假如一个人有一个崇拜对象,他难道会不喜欢这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