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有何作用:为何清朝皇帝都爱戴着扳指

扳指又被称为玉韘 , 是古代拉弓射箭时所使用的一种工具 。根据《说文》中的记载:“韘 , 射也” , 说明此物是骑射所用的器具之一 。
扳指
玉韘最早出现在商代 , 到了春秋战国时就比较流行了 。几千年来 , 扳指曾出现过很多种样式 , 最多的 , 当数坡形扳指与桶形扳指 。其中 , 坡形扳指出现的时间较早 , 早期还有弦槽 , 后来被取消 。我国古代的坡形扳指一直延续使用到了明代 。到了清朝则主要流行桶形扳指 。传统的汉族扳指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从侧面看呈梯形 , 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一般为圆柱体 。
北京故宫就珍藏着几件清代帝王所佩戴过的扳指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件翠玉扳指 , 直径为 厘米 , 高为 厘米 , 通体呈翠绿色 , 色泽晶莹温润 , 彰显出皇家御用品的高贵气派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会如此钟爱一个小小的扳指呢?这还要从他们的祖先说起 。
自古以来 , 女真族便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 。他们以放牧与狩猎为生 , 骑马射箭是每一位成年男子必须掌握的生存本领 。因此 , 弓箭与扳指也就成了他们必不可缺的物品 。满族作为女真族的后裔 , 自然继承了祖先的生活方式 。
扳指
满族早期的扳指 , 通常是用鹿骨所制 , 满语叫“憨得憨” 。当年的清太祖努尔哈赤 , 就是戴着这种扳指驰骋于草原之上 , 弯弓射箭 , 统一了整个女真部族 。从此以后 , 八旗士兵便佩弓带箭 , 驰骋于天地间 , 建立了大清王朝 , 再次统一了中国 。
在清朝建立之初 , 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忘记祖宗这段以骑射得天下的历史 , 包括皇帝在内 , 所有的皇亲国戚都必须学习骑射 。顺治皇帝在紫禁城内修建了箭殿作为习武的场所 , 并且亲率王公贵族在此练习骑射 。而作为练弓射箭的工具扳指也一直陪伴在帝王的手中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顺治皇帝用扳指确定自己陵寝位置的故事 。
清初的几代皇帝都精通骑射 , 并且十分钟爱行围狩猎 。当然狩猎不单是为了供帝王消遣娱乐 , 它还有着操练军队、练习骑射的目的 。因此 , 皇室每年都会举行规模宏大的狩猎活动 , 皇帝一马当先 , 无数的精骑尾随其后 , 威风凛凛 , 方圆几十里的飞禽走兽无不惊魂四散 。这种接近于实战的演练 , 从顺治皇帝起 , 一直持续了上百年的时间 。
乾隆

到了乾隆时期 , 国家逐渐富强起来 , 为了告诫子孙不要忘记祖宗以骑射得天下的历史 , 乾隆皇帝亲自示范 , 经常率领子孙进行狩猎活动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 就收藏着几幅乾隆皇帝戎装骑马射箭的画卷 。在《乾隆大阅图》中 , 描绘了乾隆即位后第四年(即1793年) , 他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仪式的情景 。
画中的乾隆皇帝头戴帅盔 , 身披铠甲 , 佩弓带箭 , 神态庄重 , 英姿焕发 。仔细看他的右手拇指处 , 便会发现 , 他佩戴着一只白玉扳指 。除了上述这幅画卷 ,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另一幅《乾隆骑射图》 , 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位“十全皇帝”的骑射之功 。
乾隆

这幅画描绘的是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中射箭的情景 。画卷中的乾隆身穿便装 , 左手握弓 , 右手搭箭 , 瞄准靶心 , 正在射箭场上亲自表演射箭 。百米之外立着箭靶 , 那红色的靶心在阳光的照射下 , 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只见箭靶旁边的官员 , 一人手拿靶纸 , 准备随时更换;另外一人正蹲在地上 , 检验着刚取下来的靶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