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背后的血腥,赵匡胤被擀面杖打出来的皇帝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二(960年2月2日),作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927-976),被一则到处传言的消息,搞得有点惶恐不安 。
此前一天的大年初一,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契丹联合北汉再次南下进攻后周,慌乱之下,后周朝廷急忙命令赵匡胤领兵出战,因为当时,赵匡胤是后周两大军队系统之一殿前司的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 。
尽管事前已经做了大量准备,然而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开封城里到处传言,说:
“出军之日,当立点检(赵匡胤)为天子 。”
正值新年,开封城里的老百姓,却被这则传言吓得到处逃命,整个开封城里人心惶惶,然而诡异的是,好像已经被封锁了消息的后周朝廷却毫无反应,貌似对开封城里的大骚动毫不知情 。
但是赵匡胤自己却被吓了个半死,正在千钧一发的当口上,事还没干呢,眼下这帮混账小兵们就开始到处传言,万一出点闪失,岂不要了卿卿性命?
惶恐不安的赵匡胤马上叫来家里人一起商量,说:
【陈桥兵变背后的血腥,赵匡胤被擀面杖打出来的皇帝】“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
赵匡胤的姐姐当时正在厨房里,她听到后铁着个脸,拿着个擀面杖出来打了一下赵匡胤,说:
“大丈夫临大事,行不行自己决定!不要来家里吓女人!”
对此,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写道,在被打后,赵匡胤若有所思,“默然出” 。
临走前,赵匡胤命令,将家里人全部隐藏到开封城中的封禅寺,以免失败罹祸,因为他决定,哥们要干大事了 。
赵匡胤被姐姐拿擀面杖打的两天后,960年正月初四早上,赵匡胤在离开封城不远处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起了一场被后世称为“陈桥兵变”的政变,随后迅速回师开封,逼迫7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帝位,演出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禅让”大剧 。
然而对此,按照《宋史》等权威版本,说的是960年正月初四(2月4日)这天早上,喝了酒还没完全醒的赵匡胤,可是在稀里糊涂之中,被将士们拿着一件不知道从那里搞来的“黄袍”,强行逼迫当皇帝的哦 。
哦,事情可没这么简单吧?
事情确实不简单,对此,赵匡胤早已密谋了许久 。
要夺权,首先要掌握禁军 。
在后周世宗柴荣时期,后周拥有侍卫亲军司、殿前司两大军队系统,而当时,赵匡胤只是殿前司的副将:殿前都指挥使;而当时的殿前司主将殿前都点检,是后周太祖郭威的驸马张永德——如何才能当上主将取而代之,真正掌握其中一支禁军呢?
机会很快到来了 。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英明威武的后周世宗柴荣病重,就在这时,柴荣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一则传言,说“点检做天子”,此时,作为禁军大将的张永德兵强马壮,而后周太子柴宗训却只有7岁,于是,临死前几天,柴荣下令废掉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职务,改而命令赵匡胤接管殿前司这支禁军 。
四天后,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39岁的柴荣病逝 。
在一个来路不明、不知道谁制造的传言帮扶下,赵匡胤,作为最大的受益者,顺利得到了“殿前都点检”这个禁军大将职务 。
此时,赵匡胤只有33岁 。
这个33岁的帝国禁军大将,年纪之轻、手段之高、演技之精,堪称人精、戏骨 。
眼看着39岁的后周世宗已经病死,而新即位的后周恭帝柴宗训,不过是个六七岁的小儿,所以,赵匡胤对于皇位,很是心动 。
尽管宋代的史学家对于“陈桥兵变”隐晦莫深,因为或许在他们看来,一手提拔赵匡胤的后周世宗柴荣仅仅病死半年,赵匡胤就迫不及待兵变夺权,欺负柴宗训和符太后等孤儿寡母,于情于理实在太不光彩,所以,如何变着法儿为赵匡胤粉饰一下,自然是宋代史学家们的重大政治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