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曾是富贵公子哥:前半生在打猎和唱歌中度日( 二 )


杜甫成婚之后没几年,他的父亲过世,经济来源一下子没了,生活日益穷苦 。再后来,唐朝战乱,杜甫一家四处逃亡,贫穷、疾病、频繁的分别与担惊受怕成了这个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但再苦、再穷,杜甫都没有抛下过杨氏,杨氏也始终以娇弱的肩膀扛锄头种地、背行囊逃难,夫唱妇随 。
杜甫没写过传唱千古的情诗,但在历代诗人中,作品里出现“妻”字频率最高的可能就是他 。他为妻子所写的最著名和感人的诗歌当属《月夜》 。756年,杜甫在长安求官,将妻儿寄放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妻舅处 。一天晚上,杜甫写下了《月夜》一诗,诗中后4句专门倾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时的杜甫已经44岁了,成婚多年,诗句却如同新婚燕尔中的人写的 。
759年,关中大旱,饥荒蔓延,正在同谷(今甘肃成县)落脚的杜甫一家陷入从来没有过的饥寒交迫状态 。他写了悲伤的诗句,催人泪下:“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天寒地冻,为了妻儿,杜甫不得不拣拾橡树果子为食,不然就去挖地里的野芋头 。
还有一句,是杜甫晚年生活稍安定时所作,“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字字都是平淡的幸福 。被朱熹列上名单
杜甫是深情之人 。他对亲朋好友,邻居路人,自然山川,哪怕是微细的花鸟草木,都怀有深情与热爱,懂得享受美好,懂得珍惜 。
《论语》上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认为不用网捕鱼和不射归巢的鸟便是“仁”的表现 。杜甫也曾经面对江面上被密网困住的鱼发出“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的感慨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所以说,杜甫崇高 。
北宋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杜甫画像的诗,说:“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我推测杜甫先生您的这颗心灵,就连那圣人辈出的上古三代也是少有的,我多么渴望您能起死回生,和我成为朋友啊!
一生批评历史人物无数的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列举过中国历史上可称为“伟大”的5个人:诸葛亮、颜真卿、杜甫、韩愈、范仲淹 。5人中,杜甫是唯一一位深处民间、在政治上无甚建树的人 。朱熹评价说,杜甫是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在人格层面堪称楷模的人 。
网络配图
当然,杜甫写过战争,写过民生,被称为“诗史” 。但我们需知道,仅仅真实地再现历史并不一定就是好诗,仅仅描摹穷人凄苦和社会黑暗的并不一定都能流芳千古,为什么杜诗让那么多高士仰望?说到底,还是杜甫强大的内心与情感 。
人们甚至忘了青春年少时的他,也曾有过“一日上树能千回”的调皮时刻;忘了他纵马高歌、豪迈饮酒的潇洒生活;也忘了他与老妻幼子在杜甫草堂边下棋画画的平淡……他留给后人的标准形象,只是怜悯地看着天下苍生、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悲苦老人 。
其实,“李杜”并称是杜甫身后很多年的事情 。实际情况是,李白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比杜甫大11岁;杜甫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对李白十分仰慕 。他追随李白一起漫游,访道士,登慈恩寺塔(今西安大雁塔) 。后来,高适也来了,三五友人一起,追鹰逐兔,纵酒高歌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从他晚年这些回忆的诗里看,这段时间他过得相当轻松自在,好像就是在打猎和唱歌中度过的 。
【诗圣杜甫曾是富贵公子哥:前半生在打猎和唱歌中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