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海选皇后不为人知的内幕

在大明王朝 , 谁想贵为皇后 , 就得像今天好多电视台举办的选秀一样 , 层层筛选 , 一路PK , 要顺利经过八个关口 , 才有资格母仪天下 。据《明史·后妃传》记载 , 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 , 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 。在后妃的遴选上 , 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 , 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 , 慎选良家女为之 , 进者弗受 , 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 , 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 。当然 , 这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 。但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却是十分规范 , 其过程大致分为“八级” , 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
【揭秘:明朝海选皇后不为人知的内幕】网络配图
第一级是“海选” 。在皇帝届大婚年龄时 , 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美少女 , 从中海选出五千名 。这五千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选美“准考证” 。皇家则支付若干银币作为聘金与路费 , 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 。
第二级叫初选 。这初选得选择一个大场子 , 由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 , 按年龄大小排序 , 逐一察看后 , 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 。这初选便会淘汰掉一千人 。
第三级叫复选 。一般于初选的第二天 , 这些初选过关的少女继续列队 , 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 , 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 , 当然也包括“三围” , 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 , 即令“靠边站” 。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 , 以考察音色、仪态 , 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 。如此又筛掉二千人 。
第四级是精选 。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 , 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台步” , 看看步姿与风韵 。于是 , 那些脚稍大的 , 手腕稍粗的 , 举止不端的 , 又遭淘汰 。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考级” 。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 。
网络配图
第五级是留宫 。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 , 将美女们逐一“引至密室 , 探其乳 , 嗅其腋 , 扪其肌理” 。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航天员” 。通过体检 , 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
第六级是晋嫔 。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 , 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 , 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 , 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 , 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 。据此 , 再筛掉二百五十人 , 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 。
第七级是“选三” 。所谓“选三” , 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 。这倒有点类似科举廷试后张榜的“一甲三名” 。以明熹宗选后为例 , 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 , “与之款语 , 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后选定三人 , 即皇后张嫣 , 贵妃王氏、段氏 。
第八级是钦定 。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的美态转告皇帝 , 熹宗再亲自召见三人 , 直接进行面试 。熹宗见着三个姝艳绝伦的美人 , 真有些左右为难 , 举棋不定 , 便让赵选侍决断 。赵建议定张嫣 , 于是钦定张嫣为中宫皇后 , 王氏封为良妃 , 段氏封为纯妃 。是年 , 张嫣年方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