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诗仙李白:其实不存在的醉酒门( 二 )


清人王琦在《李太白文集跋》中亦云:“后人深快其事(指高力士脱靴) , 而多为溢美之言以称之 。然核其事 , 太白亦安能如论者之期许哉 。”
关于李白和高力士的交往反而有一些正面的记载 , 李白的通家子侄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就写到:
皇欢既洽 , 召公作序 。时公已被酒于翰林苑中 。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 , 优宠如是 。
李白的后辈给李白写墓碑序中写的很明确 , 李白喝醉了 , 皇帝让高力士扶李白登龙舟 , 而没有脱靴的记载 。此时高力士已经失势死亡 , 要是真要这件事情 , 李白后人巴不得把这件事情写上去 , 显示李白的政治正确 。
既然不是李白的醉酒门导致了李白离开朝堂 , 那么导致李白离开朝堂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两种说法:
网络配图
一是范传正的说法:李白进入了唐玄宗的圈子 , 作为翰林 , 替皇帝草拟密诏 , 在这里他触摸了真正的权力 , 了解了宫廷程式 , 李翰林这时候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怀念那以前的生活 , 对宫廷政治十分了解的李白明白 , 自己平时交友宽泛 , 又喜欢喝酒 , 任豪侠 , 万一那天喝多了不小心说出了皇帝的密诏 , 透露了皇帝的心思 , 恐怕后患无穷 , 于是决定回归以前 , 尝过了权力的滋味 , 其实索然无味 。
一是李白的祖叔李阳冰的说法:李白受到皇帝的重视 , 替皇帝草拟诏书 , 李白的翰林院领导自然不爽 , 加上李翰林文风新异 , 不被翰林院的大佬接受 。李白一介布衣 , 自然斗不过这帮背景深厚的翰林大佬 , 这帮人就从李白的文章中挑毛病 , 赶走李白 。
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也说到:“召入禁掖 , 既润色于鸿业 , 或间草于王言 。雍容揄扬 , 特见褒赏 。为贱臣诈诡 , 遂放归山 。”
李白虽然离开了玄宗的圈子 , 但是生活依旧要继续 。
李白的下一站将是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