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
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 。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 。
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词也是由此而来 。
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 。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 。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 。
网络配图
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 。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 。萧何听说,未及禀明刘邦,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 。
刘邦还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呢,原来是去追一个微不足道的韩信,不免有些生气 。
萧何述说了追韩信的理由,说韩信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 。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 。
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 。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封为楚王 。
萧何的举荐成就了韩信国士无双的地位,这就是“成也萧何”的由来 。
然而就在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的时候,却有人告他谋反 。刘邦削了他的兵权 。汉十年,刘邦亲征陈稀 。韩信称病未出,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却被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 。
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稀已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 。
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
网络配图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 。
临刑时,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韩信一家三族皆被诛杀 。这就是“败也萧何”的由来 。
韩信的生死皆由“知己”萧何来决定,这就是“生死一知己”的含义 。“存亡两妇人”又描述了他怎样的故事呢?
原来在韩信投军之前,虽有才能却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做生意又不善于谋划,所以只好寄人篱下,受到人们的辱骂和鄙视,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 。有一次,韩信在淮阴城下钓鱼,眼看已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没有地方可去 。河边有一些老年妇女在漂洗棉絮,有位善良的老人看见韩信饥饿难耐的样子,就把自己的饭菜拿出来给韩信吃,这样连着十几天,韩信非常感激,发誓以后定要重报这位老大妈 。老人听了这话后,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已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根本没有指望你来报答” 。”听了这话,韩信十分惭愧、感动 。日后,韩信金戈铁马,叱咤风云,成为一代将才,漂母的激励自有一番功劳 。这个漂母是韩信能够生存下来的贵人 。
然而决定其命运终点的妇人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位临朝听政的女性吕后 。韩信被吕后所杀,追其原因有以下几条:
其一,韩信功高盖主 。大汉朝的天下十有八九都是韩信打下的,刘邦对他心有余悸 。韩信消灭楚霸王之后,当时天下的大将无不对韩信唯命是从 。刘邦虽然不杀韩信,但是却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必要的时候,刘邦肯定要给太子或吕后等人嘱托,可以自为之(杀韩信) 。
网络配图
其二,吕后为了扫清障碍 。吕后的儿子刘盈是个文弱的小年轻,虽然上有刘邦吕后照顾,可是一旦刘邦驾崩,自然无法驾驭韩信 。吕后知道,太子今后要继承大统,为何不为儿子去掉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