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真的还是假的

众所周知,赵括因“纸上谈兵”闻名于世,因长平之战备受非议,足足被后人讥讽了二千多年 。难道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其实,赵括乃赵国名将,而并非完全是“纸上谈兵”之辈、一无是处的庸才 。
赵括(?~前260年),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 。赵奢死后,赵括袭封马服君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一生征战无数的赵奢都无法将他驳倒,可见赵括应该是一个军事理论高手 。
因为赵括深谙军事,喜谈兵学,门徒众多,所以军中将领皆尊称赵括为马服子 。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子”的绝非是一般水准,仅此一点,我们就不能否定赵括在军事上的出众才华 。虽然史书中有关赵括及长平之战的记载很少,但是从零星记载中我们还是能够得知,此一役,并非仅仅因赵括“纸上谈兵”而败 。
在靳生禾和谢鸿喜先生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若不唯成败论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赵括)毕竟指挥赵军对强大的秦军作了极其英勇的殊死战,亦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 。”事实确实如此 。秦参战兵力史书中无确切记载,但长平之役后,秦名将王翦伐楚之时,“将兵六十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由此可知:当时秦具备一次至少集结训练有素60万兵力的能力 。
战国末年,除秦外的六国中,国力、军力以赵最强,秦伐楚尚且动员兵力60万,而与唯一的一等强国赵倾国决战,不难想见它会发动多少兵力 。据当时战争“十围五攻”(《孙子.谋攻》)的常例,秦军出兵“当几倍于赵”,至少亦当双倍于赵,否则包围赵军是不可能的 。到最后总围赵军,秦王“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连小孩子都发动起来了,这时,秦投入战争的人数又何止百万?而《史记》中又记载,此战后,“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可见,长平之战中秦亦战死不下四五十万人 。
后来,白起欲乘胜直下邯郸时,丞相范雎认为“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建议撤兵 。秦王准奏,下令班师回朝 。这番说辞能被秦王接受,且后来秦出于休整和补充减员,发动邯郸之役推迟一年,都说明了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长平一役,秦军虽胜,但亦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
这个结果不可能是战役前期廉颇以“坚壁不战”与秦军相对峙时所致,只能是自赵括全线突击开始,特别是最后反复强行突围时期所致,直至其本人慷慨战死沙场而终 。
赵军被秦军围困后,“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 。在如此情况下,赵括依然斗志不懈,带领赵军奋力突围,“出锐卒自搏战”,直至被“秦军射杀”,可谓英勇 。若非以成败论英雄,赵括其人,虽年轻气盛、缺乏实战经验而有“纸上谈兵”之癖,却非唯知“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指挥四十余万赵军与数倍于己的秦军作殊死斗争的一代统帅 。
如果这不是赵括平生第一战,唯一的一战,那么,几经磨炼后,赵国出现一位战神也未可知 。赵括“纸上谈兵”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很少有人知晓长平一役中他指挥的赵军曾重创秦军,正如我们不了解石达开出走的真实内幕,不知道历史上真实沈万三的成败之谜,也不知道在海瑞眼中,县官有着怎样的隐身份


【历史上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真的还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