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文章插图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1
1、维吾尔族一代又一代世袭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前两个属典型的宗教节日 。新疆电视台举办晚会的有三个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
2、现在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传统节日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是开斋节”、古尔邦节” 。过节时,维吾尔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登门拜访,庆贺节日 。而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介绍2【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说到维吾尔族,很多的人都会想到山歌善舞,在维吾尔族饮食上面就会有比较有名的羊肉串,今天世界风俗网小编就和大家说说维吾尔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肉孜节(即开斋节)
在封斋一个月以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因此也叫“开斋节” 。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 。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 。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一个月斋期满后,维吾尔族成年男子要去清真寺会礼,教徒聚集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乐师们高坐在清真寺内的拱门上,吹奏唢呐,敲击手鼓 。人们互相登门拜访,赠送礼品,还要举行刁羊、赛马、歌舞等娱乐活动 。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并且互相登门贺节,男女老少都出来游玩,这个节日一般要过3天 。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即宰牲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 。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节期三天 。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节日气氛特别浓郁 。节日期间,人们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莱甫”(歌舞集会),男女老幼纷纷在“达甫”鼓、“萨巴伊”、“卡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
古尔邦节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 。节日的早晨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再后,人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 。最后还要换哈达,即拔去坟头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浇些水再回家 。
按传统,节日聚礼之后早晨是献牲祭祀,取悦安拉的最佳时机 。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入锅之后,男子们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摆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 。
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左邻右舍或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 。其它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别进行(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
拜节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 。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共餐,吹拉弹唱,一起娱乐 。
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维吾尔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出来的系统的迎新年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是艺术的节日、体育的节日 。
在新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都过这个节 。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 。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 。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 。
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安西莱甫”,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在诺鲁孜节时才唱的民歌 。
白拉提节
“白拉提”,为阿拉伯语,意为赦免 。因为节日那天,居民多烧油葫芦,形成满村灯火,因此又称“油葫芦”节 。节日时间是在封斋前约半个月举行,即公历时间8月1日至15日间 。
传说凡是8月15日夜晚,诚心悔罪求饶者,均可受到赦免,因为纪录人类善恶的天仙,这一晚将换用新文卷来纪录,因此此夜又称“换文卷夜” 。这个机会倍受穆斯林的重视,以至于从8月1日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各家备上糖果、点心,并在8月1日早晨-15日下午期间,择日请阿訇到家中念诵白拉提经,新疆回民称为“念夜”,内地称为“走节” 。
8月15日,须行斋戒、谨言慎行、用心念经,无论男女老幼均需沐浴更衣,并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并向清真寺布施财物;晚上,是最关键的时刻,称为“换文卷夜”,因此穆斯林12点以前均不入睡,祈祷安拉恕罪赐福,儿童们则聚在一起,挨家挨户去附近各伊斯兰家庭的大门口,高唱白拉提歌,这时,这一家就会出来人施舍财物,藉此博取安拉好感,以使自己及家人多受福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