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的基本信息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简介


海底两万里的基本信息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简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王安石的帽子 。
陆游的一生 。
李清照简史 。
每个人都应该在课堂上做笔记 。就是把老师讲课的重点圈在书上,或者摘录在小本子上,以备日后复习 。之前钱报也报道过很多学霸的深思笔记 。甚至,杭州高考一位学霸的笔记被出版成书,经本报报道后成为畅销书,引发抢购热潮 。
这一次我们发现,小学生的这个课堂笔记,和普通学生的笔记相比,可以称得上是“神一样”的存在 。很多人看完之后,感叹自己这么多年的书都白费了 。
王安石帽子的变迁
代表了他仕途的起伏 。
纸条的作者是杭州市清澜小学四(5)班的陈思远 。这个小男孩有一双大眼睛和一张张媛媛的小脸 。他和人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很可爱 。
昨天中午,采访人员在学校教室里“抓”到了刚吃过午饭的陈思远,询问《神仙笔记》的故事 。
陈骁供认,这些笔记是他平时上课看书时做的,所以准确地说,是读书笔记 。笔记都是语文书和课外书上讲的名人,每人一页 。除了书面意见,还配有人物头像和小插图 。
比如,关于王安石的读书笔记,是这样表述的:
王安石的一生经历了五个阶段:从副丞相(知政事)到宰相,再到被罢官、复职、贬为“靖公” 。陈思远用他头上帽子样式的变化记录了王安石仕途的沉浮 。
“宋代官员戴的帽子很有意思 。两个长长的“翅膀”长在帽子的两边 。而且不同级别的官员翅膀长短不一,帽子上的花纹也大相径庭 。所以用帽子的变化来代表王安石官职的变化是非常恰当的 。”陈思远说这是他记笔记时突然想到的 。
王安石原本抽象难记的仕途经历突然跃然纸上 。
比如,他在记录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时,画了一个格兰特船长的孩子打死一条大鱼,发现求救信号的故事 。说到写作手法,在“关键时刻的慢动作”这个关键点下,他配上了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手指抓子弹的画面…
记录宋代诗人刘永时,根据诗人在诗中所描述的“西湖分内外湖”、“杭州分十万人”的繁华景象,绘制了一幅刘永初游杭州时看到的山水图 。
我过去不喜欢记笔记 。
偶然间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向 。
让钱报采访人员惊讶的是,这张“神仙笔记”的主人,并不是以前喜欢记笔记的学生 。在班主任荣卫的印象中,他曾经是一个不爱写字的调皮男孩 。
“我记得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去过陈思远的家 。这个孩子在凳子上一分钟也坐不住 。我当时担心他上课静不下来 。”魏老师回忆起第一次见到陈骁的情景 。
果然,入学后,陈骁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动来动去,静不下心来,也不爱写字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二年级,当时陈思远正在看书,他第一次通过画插图来记笔记 。
“那天我在看一本关于武器的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手枪 。我忍不住拿起笔照着书上的插图临摹,然后在每张插图上附上手枪的简介 。”陈骁说 。
当时,他骄傲地把自己手写的笔记给母亲看 。但妈妈很着急,担心这种记笔记的方式会让在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于是赶紧找到魏老师商量对策 。两人商量了很久,觉得这未必是好事 。
“以前我觉得他做作业很难多写一个字,但是那天他居然在笔记上写了一整段,而且总结的非常好 。看得出来他静下心来看了文章,把内容融会贯通了 。”魏老师说 。
那件事之后,魏老师和的妈妈都鼓励他通过画画来学习课本知识 。现在,每次下课后,你都能看到陈思远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完善自己的笔记,可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