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是谁的技能 乐不思蜀是谁


乐不思蜀是谁的技能 乐不思蜀是谁

文章插图
乐不思蜀是谁1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 。三国时期 , 刘备占据蜀地 , 建立蜀国 。他死后 , 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 。刘禅昏庸无能 , 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 , 公元263年 , 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 , 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 , 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魏帝自己也无实权 , 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 , 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 , 都非常难过 , 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 , 不思蜀 。
乐不思蜀:历史上的阿斗在位41年 , 并非是个窝囊废2说起三国时期蜀汉的末代皇帝刘禅 ,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 , 对他的印象 , 通常都离不开昏庸无能、大兴土木、听信谗言、不战投降、乐不思蜀这些负面的评价 , 历史上关于刘禅 , 有一个著名的典故扶不起的阿斗 , 用来形容那些继承了父辈很好的家底但自身素质太低最后葬送一手好牌的人们 。
阿斗扶不起来的典故 , 经历了自三国到清代无数文人墨客的演绎 , 到今天 , 已经成为一个共识性的认识 , 还衍生出了许多与阿斗有关的歇后语 , 用来形容没有出息的人 , 比如说:
【乐不思蜀是谁的技能 乐不思蜀是谁】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那么 , 刘禅真的像文艺作品中演绎的那样无能吗?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 , 蜀汉后主刘禅 , 是整个三国时期 , 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 在位长达41年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 , 刘禅在位的时间 , 也仅次于梁武帝萧衍 。一个昏庸无能 , 智商不足的人 , 怎么能在乱世里执掌一个国家如此长的时间呢?
当然 , 按照我们很多人的印象 , 蜀汉之所以能在曹魏和东吴的夹缝中 , 生存了这么久 , 主要是诸葛亮以及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蒋琬、费祎等人的功劳 , 与刘禅无关 , 刘禅只要像他投降西晋之后那样 , 每天做安乐公 , 甩手掌柜就可以了 。
但按照正史的记载 , 刘禅是一个从小就比较好学 , 而且受到严格教育的人 , 
无论是刘禅的父亲刘备 , 还是刘禅的相父诸葛亮 , 都一致认为 , 刘禅是一个可塑之才 , 都对他进行了严格的 , 认真的教育 。
刘备去世的时候 , 嘱咐诸葛亮 , 别忘了对刘禅进行教育 , 让他涉猎诸子百家的书籍 。
射君到 , 说丞相叹卿智量 , 甚大增修 , 过于所望 , 审能如此 , 吾复何忧!……可读汉书、礼记 , 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 , 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 , 未送 , 道亡 , 可自更求闻达 。
诸葛亮后来也确实依照刘备的遗嘱 , 对刘禅进行了严格的教育 , 并亲自为刘禅同学写了一些教材 , 比如申、韩、管子、六韬等等 。
以上事实说明 , 在刘备和诸葛亮心目中 , 刘禅肯定是一个智商正常 , 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 , 甚至能读的进去很多种不同学说的书的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刘备和诸葛亮似乎特别希望刘禅多接受一些法家学说的教育 , 像商君书、申、韩、管子、六韬等等文献 , 都是清一色的法家经典 。
诸葛亮本人 , 就是一个法家思想的忠实信徒 , 他治理蜀国的时候 , 十分重视法令的建设和执行 , 以重法治理蜀地 , 诸葛亮是希望刘禅能继承自己的执政方略的 , 这也侧面说明 , 刘禅是有相当的政治能力的 。
此外 , 根据正史的记载 , 刘禅不仅有相当的政治能力 , 而且也相当懂权术 , 懂得一些制衡之道 。
对于诸葛亮 , 刘禅并不是像很多文学、文艺作品里所演绎的那样 , 言听计从 , 离不开他 , 相反 , 他对诸葛亮是有一些忌惮甚至防范的 。而诸葛亮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 因此 , 在他北伐外出作战 , 不能长期留守成都的情况下 , 他采取了一些措施 , 控制朝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