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叹!盘点3处史前人类重大科学发现

从现已发现的史前科技文明判断,史前人类曾具有极高的科技水平,许多技术甚至连我们现代人类也无法达到,然而它们是远古时期的产物 。史前人类对地理和天文知识的认识也可媲美我们现代人类的水平 。下面就和趣历史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
1.二十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二十亿年前,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曾存在着一个大型的链式核反应堆,运转了很多万年 。奥克洛(Oklo)是非洲加蓬共和国一个铀矿的名字 。从这个矿区,法国取得其核计划所需的铀 。1972年,当这个矿区的铀矿石被运到一家法国的气体扩散工厂时,人们发现这些铀矿是被利用过的,其铀含量只有不到 0.3%, 低于0.711%的自然含量 。似乎这些铀矿石早已被一个核反应堆使用过 。法国政府宣布了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科学家们对这个铀矿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于1975年在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一个会议上公布 。
网络配图

那么,这个铀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的确,这些铀矿石是被利用过 。法国科学家在整个矿区的不同地方都发现了核裂变的产物和TRU废物 。开始时,这些发现让人很迷惑,因为用天然的铀是不可能使核反应堆越过临界点(而发生核反应的),除非在特别的情况下,有石墨和重水 。但在Oklo周围地区,这些条件是从来都不大可能具备的 。U235的半衰期为七亿(7.13 X 8个0)年,少于U238的半衰期四十五亿(4.51 X 9个0)年 。从地球形成至今,相比U238,更多的U235衰变了 。这就说明在久远年代以前,天然铀矿的浓度比今天要高的多 。
实际上,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证明,30亿年前此浓度为3%左右 。而此浓度已足以在一般的水中进行核反应 。而当时在Oklo附近是有水源的 。让人吃惊的是,这座核反应堆的构成非常合理 。比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有几公里,由六个区域约500吨铀矿石构成,如此巨大的一个核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m之内 。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该核反应堆运转了长大50万年之久 。
也就是说,二十亿年前,在今天我们叫做奥克洛的地方,可能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远远超过今天人类的文明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史前文明所留下的遗迹 。面对这一切,科学家们承认这是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将它写进了教科书,并研究它在核废料处理方面的价值 。但是敢于再向前探索一步的,就没有多少人了 。与这个大型核反应堆相比,今天人类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应堆,也显得黯然失色 。这么发达的文明,怎么会衰落以致消失呢?这是耐人深思的 。
2.埃及胡夫大金字塔
网络配图

地球上大量的巨石建筑群证明史前文明的存在 。这些巨石建筑特点是非常高大宏伟,用非常庞大的石块砌筑而成,而且拼接得非常完美 。而这些巨石要用现代化的机器才能搬运,有的甚至连现代化的工具都无能为力 。这些建筑中往往都运用了十分精确的天文知识 。建筑物的三维尺度、角度和某些天体精密对应,蕴涵着很深的内涵 。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平均每块重达2.5吨,最大的达250吨 。其几何尺寸十分精确,其四个面正对着东南西北,其高度乘以10^9 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乘以43200倍恰好等于北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其周长乘以43200倍恰好等于地球赤道的周长 。
其选址恰好在地球子午线上,金字塔内的小孔正对着天狼星 。穿过金字塔的经线,刚好把地球上海洋和陆地分为对等的两半 。这座金字塔的底面积除以两倍的塔高,刚好是着名的圆周率;整座金字塔坐落在各大陆重力的中心 。你能说所有这些都出于巧合吗?“巧合”的数字还可以列举很多,然而难道仅仅都是巧合吗?这种怀疑也许会动摇埃及人的民族自豪感,但对于堆积230万块巨石的惊人工程,学者们指出,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埃及必须有5千万人口才能勉强承担,而那时全世界才不过2千万人 。另外,法国化学家约瑟夫大卫杜维斯从化学和显微角度研究,认为金字塔的石头很可能是人工浇筑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