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象征,粽子象征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象征什么

粽子象征,粽子象征什么

文章插图
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 。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也就是所谓的竹筒饭 。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
粽子象征什么?
粽子象征,粽子象征什么

文章插图
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其次就是为了怀念屈原 。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
拓展资料: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西晋周处称呼粽子为"角黍",《风土记》中有"仲夏端五,方伯协极 。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
端午节的粽子有三个角象征什么
粽子象征,粽子象征什么

文章插图
无论全国各地每逢端午吃粽的习俗有何种差异,也无论全国各地对粽子外形的理解究竟有何种天壤地别,我相信,都是从这个三角粽子的外形演变而来 。而三角粽子能够很好地折射华夏文明中的精髓 。
首先我们知道,三角体的粽子无论以何种姿势摆放,都会有一个尖头朝上,一个三角面朝下,同时三角面的三个角同地面接触,形成牢固的建筑 。这三个角分别代表“君(王)权”“父(族)权”“夫权”,君权统治臣民,父权统治家族,夫权统治配偶,牢不可破,不容质疑 。
总有一个朝上的尖角,代表着华夏文明对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生产关系的一元论认识:“只能有一个首领(元首,领导,管事儿的,说话好使的,一个王,一个党等)”它统治者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这个顶角延伸出来的三条边可以涵盖底座的三角形这一结构就可以看出 。
通过对这个角的地位,高度加以分析,我认为,只要掌管着这个世界的物理定律还没有改变,这个角的地位就不可能有变化,除非有外力(改朝换代),人为(革命)或其他实体因素的作用下 。否则这只叫永远象征着唯一,最高和全面掌控的历史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