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提高行政效率的奇葩方法:让大臣跪着承旨
军机处为清朝独有,首创者乃雍正帝 。雍正为何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根本原因是想有效发挥君主集权的优势,有此动念的起因是一场发生在帝国西北边陲的战争 。事情起于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年羹尧、岳钟琪荡平 。罗卜藏丹津逃亡准噶尔 。准噶尔是清廷的老对手了,康熙皇帝披挂上阵,三次亲征准噶尔 。
雍正四年,内政整肃完毕,皇帝准备对准噶尔用兵 。雍正七年,战争爆发 。军情如火,需立即处理,且必须保守秘密 。但当时的政治机构却不尽如人意 。清承明制,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 。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而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 。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理流程,极易延误时机;而军报到京,先经内阁,也容易泄露机密 。
网络配图
于是雍正以需要一个密近的处理机关为借口,在隆宗门一带的墙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称军需房,后改称军机房,又改称军机处,遴选心腹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军务 。打开故宫地图就能发现,隆宗门位于乾清门广场以西,正北面就是雍正皇帝的寝宫——养心殿,两者相距不足五十米 。
一千米到五十米,从内阁到军机处,距离的缩短意味着政务处理的快捷,也意味着权力向皇帝集中 。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两米空隙 。据说这里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 。这条路穿过宫墙,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 。如今御膳房的宫墙依然留有通道的痕迹 。心急的雍正皇帝将军务处理中心迁到自己附近还不够,还要凿出一条便捷往来的孔道 。雍正的亟亟求治之心,乾纲独断之望,显露无遗 。
军机处如何高效办公?西北战事结束后,雍正并未撤销军机处,反而在第二年增设办理文书事务的“小军机”——军机章京;雍正九年,又铸军机处印信,储于大内 。一个临时机构,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影响如此之大?因为皇帝藉着军机处,掌握了“乾纲独断”的技术,破解了集权统治的难题 。
网络配图
军机处创设之后,早先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议政王大臣成为了虚衔,无应办之事,有名而无实,在乾隆年间最终被裁撤 。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预政务,主要负责文词书画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雍正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墙壁上悬挂着一副雍正手书的对联,十分醒目: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
皇帝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集权的渴望 。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秘密在于军机处的三个字:“勤”、“速”、“密” 。雍正追求高效 。军机处甫一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 。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 。皇帝如此严格要求,军机大臣的工作就很辛苦了 。凌晨3点,紫禁城内一片漆黑,唯有军机处值庐中灯火通明 。
不过,最辛苦的人不是军机大臣,而是负责撰拟谕旨和管理档案的军机章京 。军机处成立后,权责日重 。举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事务,莫不经过军机处,单凭几个军机大臣已经处理不过来了 。于是军机处成立的第二年,就增设军机章京 。起初军机章京无定额,从内阁中书、笔贴式等官员中选调 。
嘉庆四年(1799年)起,定军机章京满汉各十六人,分为满汉各两班 。每班的领头称为“达拉密”,由他领着章京们在军机处值班 。通常情况下,满汉章京轮流值日,每班值两日 。即便是大年初一,军机处也要当差入值 。军机处最强调效率与速度 。军机大臣的工作流程,生动地描绘了这里的“速度与激情”:军机大臣入值后,约莫五六点钟,天刚蒙蒙亮,就要去养心殿面见皇帝,聆听皇帝对政务的处理意见,这叫“承旨” 。
- 中国未解之谜:雍正是怎么坐上皇位的
- 雍正皇帝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尸体没有头?
- 青岛滨海学院百科 青岛滨海学院所在行政区域
- 为什么雍正对臣子十分严苛,却唯独宠爱李卫呢
- 服装批发市场进货技巧 如何提高选货眼光
- 治理贪污腐败方面的几位皇帝,除了朱元璋外就服雍正
- 为什么乾隆生母为什么不愿意和雍正葬在一起
- 身为一个小混混,竟然做了什么天大的事情让雍正如此这般
- 提高免疫力 美容保健
- 历史趣闻:雍正逼迫康熙生前写遗诏靠此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