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刻发现你的宠物智商可能超高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小毛病”真没那么糟糕 。
父母要做的是看到“毛病”背后的需求,因势利导,给孩子更多发展空间 。
作者 | 可乐妈
前几天,和几个妈妈在群里聊天 。
一位妈妈忧心忡忡地问:
“你们说我儿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一刻不停地说话,说得还全是废话 。”
没想到,此话一出,其余的妈妈也纷纷找到共鸣:
“我家也是,身体和嘴巴总有一个在躁动 。”
“不是说废话,就是搞破坏,感觉自己一天天都要被气死了 。”
相信生活中,不少父母都会为孩子身上的“小毛病”发愁不已 。
总觉得他们废话多、闲不住 。
可实际上,很多我们以为的“坏毛病”,其实恰恰是一个孩子智力飞速发展的表现 。
“废话”多的孩子
思维更活跃
最近,偶然刷到了贝儿在社交媒体上自弹自唱的视频 。
一时间,真的很难将眼前娴静优雅的小姑娘,和当初那个在《爸爸去哪儿》中,宛若唐僧附体的“小话唠”联系在一起 。
记得参加《爸爸去哪儿》的时候,贝儿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
“山里为什么会有动物?”

哪一刻发现你的宠物智商可能超高

文章插图
“为什么只有森林里有动物呢?”
“土地是怎么出来的?”
和小朋友一起执行任务时,更是停不下来的“碎碎念”:
“费曼小心,不要被扎到 。”
“你刚刚走的不是这条路,不要走这么窄的路了 。”
贝儿这一说话就刹不住车的样子,简直让无数老母亲看到了自家孩子的影子 。
可实际上,父母完全不用因为孩子“废话不停”而感到烦恼 。
于低龄的孩子而言,他们还不能像成人一样,直接在大脑中理解问题和指导行动,只能把脑海中“想”的过程“说”出来,才能跟着做 。
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过程,也就是锻炼思维的过程 。
因此,“小话唠”大脑的神经元通常灵敏度更高,长大后也会更聪明 。
就像贝儿,如今的她多才多艺,吉他弹唱信手拈来,烘焙烹饪也是不在话下,俨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才女 。
那么作为父母,面对家里的“小话唠”时,到底应该如何引导呢?
蹲下身体,放下手中的手机,看着孩子的眼睛,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和孩子聊天时,多用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现在你有什么感觉呢?”之类的,引导孩子丰富自己的语言;用富有逻辑的语言复述孩子的话,让孩子学会更好地表达 。相信做到了这几点,“小话唠”自然会成长为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小学霸 。
胆子小的孩子
决策时更理智
表姐曾向我抱怨,说侄子轩轩胆子太小了 。
轩轩今年4岁半了,但依旧非常怕黑,晚上睡觉必须开灯;
其他男孩都喜欢看的《奥特曼》,轩轩也从来不看,因为他曾被里面怪兽出现的场景吓得尖叫,甚至躲进了柜子 。
更让表姐尴尬的,还是前两天一家人一起去游乐场 。
表姐夫陪着轩轩爬上了滑梯顶端,可轩轩却说什么也不敢往下滑 。
眼看着旁边比轩轩年龄还小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滑了下去,表姐夫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呵斥轩轩是“胆小鬼” 。
可轩轩还是死死抱着栏杆,含着泪一动也不敢动 。
表姐叹了口气,担忧地说:
“这孩子从小就胆小,等过两年上学了,要是有同学嘲笑、欺负他,可怎么办呢?”
对父母而言,如果发现自家孩子是个“胆小鬼”,难免会像表姐一样担忧又无奈 。
但胆小真的是一件坏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