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率公式单位 电阻率公式

1.电阻是指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挡作用 。
2.
电阻率是指不同的材料[通常是导体]在恒定电流下表现出不同的阻塞效应[阻塞效应有大有小] 。
3.
对于均匀线性材料,其电阻r = ρ * l/s,其中ρ是材料的电阻率,一般用ω表示 。mm2/m;l是材料的长度m,s是材料的横截面积,平方毫米 。
4.
一般给出电阻率,无法个人计算,统一由“实验室”测试给出 。
5.
因为导体也有“趋肤效应”,即电流总是试图沿着导体表面流动 。对于实心截面大的导体,其导电性会降低 。比如4平方毫米铜芯的电缆安全工作电流约为20-25A[单位面积电导率约为5-6],而95铜芯的电缆仅为225A左右[单位面积电导率约为2.4] 。
6.
因此,横截面较大的导体通常是扁平的,以增加导体的有效面积 。
电阻率对照表
电阻率的计算
查表得到铜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
0.0165欧姆平方毫米,铜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可以从米获得,
0.0165欧姆平方毫米 。米饭
100.0172欧姆平方毫米,米
200.0178欧姆平方毫米,米
300.0185欧姆平方毫米 。米饭
30.0188欧姆平方毫米 。米饭
40.0192欧姆平方毫米 。米饭
0.0200欧姆平方毫米,米
60.0206欧姆平方毫米 。米饭
0.0212欧姆平方毫米,米
0.0216欧姆平方毫米,米
80.0219欧姆平方毫米,米
0.0226欧姆平方毫米,米
1000.0233欧姆平方毫米,米
1.铜的电阻温度系数约为3000至 。太可悲了 。
2.一般来说,电阻值是指室温20度时的电阻值 。例如,在不同温度下,电阻的温度系数为Xppm 。那么,当温度从室温上升一度时,电阻的变化率就是x的负六次方乘以10,即0...比如1欧姆的铜线,温度上升一度,就会发生6000 * 1 * 0.0001 = 0.006 = 0.6%的变化 。如果温度上升100度 。变化率将达到60%,
3.电阻率的定义 。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它由一种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的材料在室温和20℃下制成 。导线的电阻称为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 。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米或欧姆毫米) 。常用单位为欧姆〃 mm/m,电阻率计算公式为 。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m s为截面积-常用unit?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ρ l为导线长度-常用单位m我这里不理解,既然是÷m或者ohmm,
4.电阻率,电阻率 。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

电阻率公式单位  电阻率公式

文章插图
在一定温度下 。有一个公式R=ρL/s其中ρ是电阻率,L是材料的长度,s是面积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 。即在材料和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长度越长 。材料的电阻越大,与材料的截面积成反比,也就是材料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 。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小 。公式给出了电阻率的定义,ρ = rs/l 。
推导公式,r = ρ v/(s 2) r = ρ (l 2)/v l 2)/v 。
计算公式
电阻率的公式为ρ = 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
s为截面积-常用单位㎡ 。
r是电阻值——常用单位ω 。
l是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
另一个计算电阻率的公式是ρ = e/j 。
ρ电阻率-常用单位ωmm2/m[1]
e为电场强度——常用单位为N/C 。
j为电流密度-常用单位A/㎡ 。
e,j可以是向量 。
5.扁铜线和铝线 。横截面积-4*R角 。0.65或者0.8 。电线的偏差是正负的 。
0.0.3毫米
R角面积=R*,4-π,
R75高速公路 。T+t,=Rt .T+t75 。
R75在75℃时的电阻
【电阻率公式单位电阻率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