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工作原理是什么-扬声器工作原理( 二 )


主动分音器再讯号路径上的位置在于功率放大器之前,处理的讯号等级也是被放大之前的小讯号;相反地,被动分音器则是处理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之间的大讯号 。但也由于这样的特性,主动分音器有增加额外噪声的可能性 。
一个理想的全音域喇叭系统,是不需要分音器的,但由于音频信号的频谱范围很宽,所以要使用同一个喇叭单体,来诠释20 ~ 20KHz的整段频率响应信号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 12英寸以上大口径喇叭单体,低音特性很好,失真不大,但超过 1.5KHz 的信号,它的表现就很差了;1 ~ 2英寸的高音喇叭单体,播放 3KHz 以上的信号性能很好,但无法播放中音和低音信号 。不过虽然分音的目的达到了,但分频器内部的被动原件,却也消耗掉扩大机的输出功率 。现实上反而通常是分音越细,定位越高阶 。
分音器到底提供什么样的功能?
在专业技术上,我们可以称分音器的功能主要有「提供斜率与分频点」,及「控制阻尼系数」二项功能 。
提供斜率与分频点
斜率指的是频率每升高八度音程所衰减的幅度 。以一个分音高、低音频的两音路喇叭来看,分音器就是设计让喇叭的高、低音单体以我们希望的斜率衰减,这时候便交会出一个分频点(Fx),让单体各自在表现最佳的区域内工作,发出理想的声音 。
控制阻尼系数―即Q值
分音器让不同频段重迭部分的频率响应更为平坦,此外更重要的是,分音器具有相位等化(修正相位)的功能,能让整个系统阻抗更容易受控制,相位表现优化 。依据经验,Q值低较佳,在0.5时最为恰当,不仅重迭部分的波动幅度最小,分频点的相位也会趋近于0度 。但Q值过低,频率会衰减得过早,而减低高阶分音的效果 。
分音器的设计与类型
一般来说,分频器包括三个基本参数:
分频点(Crossover Frequency):分音器的分频点 。
路(Way):就是所谓分频器的”路”,也就是分频器可以将输入的原始信号分成几个不同频段的信号,我们通常说的二分频、二路(Two-Way)、三分频、三路,就是分频器的路 。
阶(Order):也称类 。
分音器本质上就是几个高通和低通滤波电路的复合体,而这些滤波电路的数量,就是所谓的路 。若以滤波器的频段数量来分类分音器,通常会以「N音路」的方式来表明,例如:二音路扬声器的分音器,由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组成;三音路则是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 。四音路的扬声器并不常见,因为分音器的设计复杂度过高,且整体的声学表现不见得较二、三音路者为佳 。
但是在每一个滤波电路中,还有更精细的设计;换句话说,在每一个滤波电路中,都可以分别经过多次滤波,这个滤波的次数,就是分频器的阶 。通常我们用多少「阶」分音来设计,一阶分音表示每八度音程衰减6dB(-6dB/octave),二阶是每八度音衰减12dB(-12dB/ octave),依此类推,四阶分音则是每八度音衰减24dB(-24dB/ octave) 。即阶数愈高,衰减愈快 。
一个完整的分音器叙述应该是「双路分音器,高低频皆采用二阶滤波Second Order(12dB/ octave)Two-way Crossover」 。
喇叭规格会标明分音设计,例如二路分音、三路分音等 。另外由喇叭外形也可以大致分辨出来 。简单来说,两个单体就二路分音、三个单体就三路分音 。不过有时就并不是这么简单,例如很多中置喇叭都有三个单体,不过就只是二路分音:中间是高音、两边两只是中低音单体;又或者一些高阶落地式喇叭,会有两组中音或两组低音单体,甚至会有更多「重复」的单体来提升音质、增加输出 。越高阶的喇叭通常分音就愈细致,而且单体通常也愈大 。
一阶分音器
一阶分音器具有20 dB/decade( 6 dB/octave) 的分频斜率,在输出端有 90°的相位误差,而高通方面它与输入信号有正 45°的误差,而在低通方面有负45°的误差,在分频点的频率附近或有这样的误差 。
一阶分音器被许多音响发烧友视为理想的分音器,因为这类分音器在瞬时响应良好,亦即在滤波器的导通带当中,频率响应与相位响应非常平坦;此外,它使用最少的电子组件完成分频的工作,产生的损失相对较低 。不过,也因为一阶分音器的分频斜率低,在导通带以外也保留了更多我们不想要的讯号 。如此一来,低音单元容易接收到在分频点以上的高频成分、产生较大的失真;高音单元容易接收到在分频点以下的低频成分,除失真外更可能因此损坏 。
实际应用上,采用一阶分音器的扬声器系统不容易设计,因为必须配合频率响应非常宽阔的扬声器单元, 且较低的分频斜滤使得单元之间的干涉更加明显,也就是扬声器的离轴频率响应将有剧烈变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