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袖里握兵符:中国古代女兵部队内幕

中国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 , 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妇好 , 她带兵东征西讨 , 鼎助夫君将商朝版图扩大了数倍 。妇好不仅善战 , 还掌管着祭祀与占卜的权力 , 连武丁都怕她三分 。此后 , 中国军中女将层出不穷 。
1 中国历史上的女将 , 数不胜数
网络配图

西汉末年 , 先后出现了两个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迟昭平;北朝 , 有众所周知的花木兰;隋朝初年 , 有排除障碍带领所辖八州归附隋朝的冼夫人 。
至唐代 , 唐高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组建一支部队 , 为创建大唐江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支部队军纪严明 , 作战英勇 , 得到了广泛拥护 。今山西平定县的“娘子关” , 就是因平阳公主的驻军而命名的 。
宋朝 , 有着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 。建炎四年(1130年)春 , 金军从杭州饱掠财物北归 , 梁红玉指挥宋军 , 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 , 使金军丧胆 , 再也不敢轻易越过长江南侵 。她的名气 , 毫不逊于她的丈夫韩世忠 。
明朝 , 赫赫有名的四川忠州女子秦良玉 , 是列入国家编制的“正牌”女将军 。她自幼随父习文练武 , 善骑射 , 通诗文 , 有智谋 。丈夫死后 , 继任其职 , 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 , 也曾亲率三千“白杆兵”北上镇守山海关 。
文武双拳的女间谍
清兵入关南下 , 她坚持抗清 , 战功卓着 , 累功至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 。据说 , 崇祯皇帝还写诗夸赞她:“学就四川作阵图 , 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 , 何必将军是丈夫 。”
1860年 , 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后四处掳掠 , 十九岁的谢庄女子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 , 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 , 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成为传诵一时的英雄 。
网络配图

抗日战争时期 , 有两位蒙古女王公——西旗的奇仲芳和东旗的巴云英 , 都曾率领数百蒙古亲兵 , 开展抗日游击战 , 并受到了宋美龄的称赞 。
蓬蓬乱世 , 名垂青史的中国女将 , 数不胜数 。同样是巾帼女豪的秋瑾在诗中写道:“休言女子非英物 , 夜夜龙泉壁上鸣!”
2 非常时期 , 女兵必出现在战场
史料记载 , 古代中国既有女兵 , 也有女兵部队 。战国初期 , 《墨子》载:“守法 , 五十步 , 丈夫十人 , 丁女二十人 , 老小十人 。”“诸男、女有守于城上者 , 什六弩、四兵 。”可见 , 烽烟四起的战国 , 女兵的比例可不小 。
顾颉刚在《女子当兵和服徭役》中说:“一部《左传》中记事不少 , 而绝未有壮女当兵之痕迹 。”但他认为:“殆战国时屡发大规模之战争 , 丁男不足则以丁女继之……必至全国动员而后已 。”非常时期 , 女兵必出现在战场上 。
汉朝初期 , 也有女兵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城东门 , 被甲二千人 , 楚兵四面击之 。”
古代匈奴的妇女都是女战士 。《资治通鉴》中记载 , 公元前36年汉朝军队讨伐西域的郅支单于 , 把匈奴军困于郅支城内 , 匈奴军誓死抗击:“单于乃被甲在楼上 , 诸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 。”战情危机之时 , 匈奴女人也上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