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提到的梁武帝萧衍真是昏君吗

萧衍
杀辅国大臣、杀边关守将、杀皇宫贵族 , 当国家混乱到足够彻底的时候 , 蛰伏了一年的萧衍 , 开始行动 , 史书上记载 , 为了行动顺利 , 萧衍提前一年 , 就准备了足够的木材 , 时机成熟后 , 迅速造起大船 , 组建水军 , 再以萧鸾另一个儿子萧宝融的名义 , 联合出兵干掉萧宝卷之后 , 萧宝融成了名义上的皇帝 , 但是权力都集中在了萧衍手上 , 公元502年 , 萧宝融禅位 , 新一任领导诞生 。应该说 , 早期的萧衍 , 皇帝当的还是足够到位的 , 之所以将南齐 , 改国号为南梁 , 有一种说法认为 , 为了区别萧鸾的不正当篡位 , 宣示新朝代的建立 。萧衍另一个不同的地方 , 就是活的足够久 , 不同于齐明帝 , 萧衍在位长达48年 , 近半个世纪 , 在皇帝排行榜上 , 绝对是名列前茅 , 不过皇帝做太久 , 经常会出现两个问题 , 第一个是好的方面 , 在前期 , 一般风调雨顺 , 国富民强;另一个问题 , 都出现在晚年 , 各种内耗 , 然后出现危机 , 会不会亡国 , 拼的完全是之前攒下的资本 。
网络配图
萧衍也不例外 , 前期 , 希望当一个好皇帝的愿望 , 强烈的支持着他的改革:
第一 , 思想上 , 从儒家转向讲究来生转世的佛教 。
南朝时期的老百姓每天都需要发愁的 , 就是吃饭问题 , 长期动乱 , 还有一大批从北方逃难来的流民 , 这时候和他们讲 , 礼义廉耻 , 都是白搭 , 咋办呢 , 为了维护统治 , 佛教 , 显然是个好选择 。
此后 , 大批寺庙开始出现 , 这种群体性的活动 , 只提供场所是不够的 , 要形成全民信仰 , 最好的办法 , 就是皇帝以身作则 , 于是皇帝穿上僧袍 , 出现在寺庙中 , 一切都按照和尚的标准起居 , 甚至还当主持 , 讲解佛经 。
第二 , 关注准豪门和寒门人才的挖掘 。
萧衍在位时的一大批官吏 , 都是从寒门士族中发展来的 , 保证官吏系统的相对廉洁高效 , 这种做法有点类似 , 战国时期 , 齐威王的做法 , 吏治改为人治 , 最大的问题是 , 没有以一种制度的方式 , 确定下来 , 时间一长 , 吏治马上就倒退回去了 。
萧衍是文人出生 , 当上皇帝之后 , 当然要继续这种爱好 , 史书、经学、佛经讲解 , 还有诗词歌赋 , 皇帝的这种身体力行 , 结果就是 , 文人风气成为当时南梁鼎盛时期的一大标志 , 据说还有几十个藩国前来朝贡 。有钱、有闲之后 , 帝国内部隐藏的问题 , 开始暴露出来 , 在东晋和刘宋时期 , 军队的主力是北方逃难而来的流民 , 比如谢玄建立的北府军 , 刘裕就是这些人的代表 , 可惜经过几个朝代的更替 , 这支力量已经开始退化 , 流民依旧没有好归宿 , 流民统帅依旧不能过江 , 这种不尊重 , 慢慢就成了一种淡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