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绝人寰!希特勒曾让部队吸食毒品?

导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世界的最大惨剧 , 在这场惨剧背后 , 同样也客观促进了医学药物的发展 。据悉 , 人类曾在二战中发明了青霉素、抗疟疾药、吗啡等 。这些药物对军队战力的保持、修复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在为了保持战力的同时 , 希特勒竟然剑走偏锋 , 用冰毒、兴奋剂保持德军的战斗力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网络配图

在药品研发及生产领域 , 特殊的时代和需求 , 让某些药物备受关注 。以青霉素为例 , 它与原子弹、雷达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 ,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这样说:“青霉素是二战时最伟大的发明 。”除了青霉素 , 磺胺类药物、抗疟疾药都在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制药企业的黄金时代
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特殊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悲剧 , 但二战后亦是制药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根据报道 , 战后初期 , 制药公司面对着一个几乎完全空白的领域(在发现青霉素之前 , 很少有药物能有效治疗疾病) , 在每一种主要药物门类中 , 从止痛药、抗炎药到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药品 , 大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尤其是在战胜国美国 , 二战后更是美国制药业发展的辉煌年代 , 据统计 , 1954-1978年间 , 每年新药品的回报率为20.9% , 制药企业的研发热情高涨 , 大量费用(占到销售额的17%-18%)被投入到药品研发中去 。辉瑞、默克等制药巨头均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 。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在二战期间挽救了大量生命 , 至今仍然广泛应用于临床 。
青霉素:二战三大发明之一
作为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 , 青霉素的出现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 。青霉素的发现是一次意外 , 早在1928年 , 英国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一次外出度假时 , 因忘记了正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的细菌 , 后者不得不暴露在空气中 。3周后他归来时 , 与空气接触过的葡萄球菌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 , 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 , 他断定这种霉菌在生产某种对葡萄球菌有害的物质 , 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
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 。1943年 , 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 。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 。这种新药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也有报道称 , 美国制药企业早在1942年就开始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到1944年 , 药物的供应已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 , 除了伤员 , 在公共医疗中也开始应用 。
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介绍 , 在二战期间,制药企业利用发酵工艺实现了青霉素的产业化生产 , 青霉素被大量使用 。这在当时是一大进步 , 在这之前 , 青霉素的生产并未产业化 , 价格也比较高 。
此后 , 青霉素及时抢救了许多伤病员 。有关二战的一幅宣传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青霉素对于士兵和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性 , 宣传画中的标语为:“感谢青霉素 , 让受伤士兵可以安然回家 。”青霉素被盟军士兵亲切地称为“救命药” 。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 。先后参与青霉素研发的弗莱明、钱恩、弗洛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正因为青霉素的发现及使用 , 还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抗生素的使用将人们的寿命平均延长了24岁 。”孙忠实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