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陶渊明的《饮酒》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魏晋风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选拔官员主要依靠门阀制度 。门阀就是声势显赫的名门望族 。朝廷选官一般都会从他们中间挑选,门第越高,官职就越高 。
门阀制度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隋唐 。
直到科举制实行后,出身贫寒的读书人终于可以打破门阀阶层的权力垄断进入上流社会,门阀制度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在民间,门阀等级制度依旧森严,贵族依旧高冷,他们有一个底线——门当户对,他们自信连自己的血统都是高贵的 。
门阀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占据朝廷要职,世袭祖先权力 。
这个特权阶层控制了社会的经济、军事、文化 。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名士不考虑生计,只负责高贵,不担心前途,只负责任性 。所以名士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疑成为全社会的风向标 。
你想知道名士怎样生活吗?你想模仿他们的生活吗?你不能读《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你必须得看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这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鲁迅语) 。
鲁迅先生曾研究过这个时期名士的生活,他有篇演讲叫“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文章的名字很拗口,但题目很清晰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名士喜欢“嗑药”、喜欢喝酒、喜欢文章 。
魏晋名士的怪癖我先来说说“嗑药”的问题 。
这种药就叫“五石散”,由五种矿物质构成 。服用后全身发热,并产生幻觉,名士就要追求这样超越常人的幻觉体验 。
但是吃了这个药有副作用,那就是浑身发烫,皮肤容易溃烂 。所以名士们要穿质地绵软的宽袍大袖,还要在风中披着头发不停行走来降低温度 。
这个举动在普通人眼里简直就是一种行为艺术!
名士还要喝酒 。
在魏晋时代,酒从饮食的层面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成为一个时代的风尚,喝酒是一个名士的“标配” 。
有个名士叫刘伶,身高不满六尺 。《世说新语》记载他肆意放荡,认为宇宙太小,装不下他 。他经常驾着鹿车,携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锄头在后面跟随 。他说:我在哪里喝死就把我埋在哪里 。
东晋时王孝伯甚至说:“名士不须奇才 。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世说新语》)他的意思是名士不需要高智商,只要有闲、喝酒、读《离骚》就可以了,简直就是名士的速成指南 。
陶渊明故居
陶渊明《饮酒》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就诞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思潮中 。陶渊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酒徒,即便没钱也要喝酒 。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叙述自己的爱好:“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这样一个爱喝酒的诗人一定会在他的诗中留下痕迹 。他以“饮酒”为题目写了一组诗,共二十首 。
下面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饮酒》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在人世间筑庐而居,但是听不到车马喧嚣的声音,要问我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因为我的心已经远离了世俗的喧嚣 。世间众人熙熙攘攘、为利为名,而我却独守着那份宁静与淡泊 。
这样的人生志趣颇有道家的味道 。
庄子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流动的水面一定是模糊不清的,当水面静止才能倒映出岸边的景物 。人心也是如此,那颗追名逐利、起伏不定的心,总是欠缺耐心和洞察世界的能力 。只有当精神宁静的时候,心的频率和自然的频率才能契合相通,才能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世界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这就是陶渊明那颗宁静的心中倒映出的景象 。这里一定要注意“见”的读音,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整首诗的意境 。如果读为“jiàn”,那么南山的风光就是陶渊明采菊花后刻意注视的结果,是牵强做作的行为;如果读成“xiàn”,那么悠然的南山就好比是水中的倒影,是采摘菊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偶然抬头间不经意的邂逅 。
一音之差,仙凡之别 。
南朝诗人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就是无为的自然,它能消解一切来自世俗的焦虑和德性的紧张,同时又真实无伪,是对一切造作和人为的抗衡 。
- 常见黄颜色菌类不开 常见黄颜色菌类
- 梦见买床和沙发怎么回事,床上有螨虫怎么办
- 港南区景点
- 白柳百度百科 白柳为什么不待见黑桃
- 白蔻引起高血压吗
- 林黛玉第一次见贾府众人相见为何大哭
- 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谁是唯一见过他的人
- 怎么样养金毛犬
- 梦见自己养拉布拉多
- 最常见的鸣禽 哪种属于鸣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