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寿的高僧宝掌和尚活了1072岁

宝掌和尚是中印度婆罗门贵族的儿子,出生时间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公元前414年)七月七日午时 。他生下来就有很多瑞象,骨气不同常人,眼睛大,鼻子长,两耳垂肩,双眉高挑,左手紧握成拳总不展开,父母知道这孩子将来一定不同寻常 。才满九岁,父母就带他投奔佛陀精舍出家做沙弥 。当师父帮他剃度落发的时刻,他突然愉快自然地放开了一直握拳的左手,掌心还露出了一颗珍珠 。他虔诚地把这颗掌中明珠呈献到本师像前,还首次双手合十顶礼 。在场亲见的和众多听说此事的人们都说这是奇事 。他的剃度师父也就以此命名他法号宝掌 。
网络配图
宝掌法师既实现了夙愿,离尘出家,从此就精勤修行,严持戒律 。举止威仪,如同高山顶上遒劲的青松,肃然挺立于霜雪之中 。虽名闻利养、喜怒哀乐的八风轮番吹袭,都不能动摇他励志修行的德操 。
由于他是在佛陀入灭后九十多年才出生人世,所以常叹息自己没有能够亲自听闻佛陀的言教 。于是,他就不顾寒冬酷暑,废寝忘餐,殚精竭虑研读佛陀宣讲的经、律、论三藏,依教奉行,历练不殆 。他还期望能学到教外别传的禅宗,为了这个目标,他发足外出,参访圣贤知识,广受教益,走遍了五个天竺国度,历时五百多年 。
他决定到东土震旦——中国去寻找真谛 。
时值东汉末期桓帝之初的建和至永兴年间(公元147—153年),从今天的尼泊尔进入中国的云南到达四川,第一站是和宾头卢尊者登峨嵋山,朝礼普贤菩萨,住在大慈寺十余年 。经常二十天才吃一餐饭,而且坚持诵经不断 。
当时汉灵帝丞相何进大为惊叹而赞诗说:“他是如此勤奋勉力,当经文从他的口齿里飞快地诵读出来的时候,就像岩壁上的清泉急速地喷泻 。当他半夜里息心静坐的时候,常常可以听到躲在台阶前的那些将被度化的神鬼感激地哭泣 。”宝掌师常对人说:“我有夙愿要住世千岁,今年已是六百二十六岁了 。”因此,世人都尊称他为千岁和尚 。
接着他又到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于金刚窟 。当时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战事不断的时候,有道家李道元麻衣子法号达真人等,皈依佛门,改穿僧衣随侍千岁和尚 。到了古义丰郡,就是现在的黄梅县,那里是上古时代伏羲皇帝演画卦爻的场所,汉代称为云台山的山区(正确的名称应当是“云丹山”) 。千岁和尚看见这里山连着山、岭叠着岭,还有高峻巍峨的两峰并立,不禁高歌赞叹:“我站在高山顶上举目四望,见万里无云、群山如画、风烟弥漫,翠绿的丛林里不时传来牧童的笛声 。那皎洁的月光把满天照得像秋天碧水般剔透清澈 。我不禁紧系鞋带,撩起衣袍,乘着白云,和大伙同到那清凉的天国去悠闲地嬉戏 。”于是就在这块古佛住过的地方,搭起了栖身修行的茅蓬草庵住了下来,一直停留了百十几年,却很少有人知道 。
网络配图
千岁和尚辞别了尊者,接下来就是上华顶峰,礼拜长耳定光古佛 。航南海,拜观音大士 。遂即到四明山,带领竺历法师进入四川,拜谒禅宗二祖神光和尚 。又越过棉竹山,过白帝城,在旅途凉亭的墙上题写:“日出东边雨又飘,栈前栈后草萧萧,不知道良师益友居住何处?在弯弯山道和白云深处,数次向樵夫打听过,都不知晓 。”
于是就离开了四川,再返回雁荡山,重新遍游那气势磅礴、莽莽苍苍的雁荡七十二峰上的寺庵,在大龙湫瀑布休息的时候,友会了博具那尊者 。榜庵曰:“观不足,额手望天柱岩的美景而忘记归来 。”隐士陶弘景真人就是为此而建造了这“忘归”和“观不足”二座游亭啊 。还镌写了一首诗:“我曾经过目观赏了天下的名山,其中只有这里的美景难以用图画记录下来,山前的白头老翁在这里已经住了一千年,仍然说这一生都还观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