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悲剧:改革派被逼成保守派

公元1074年是北宋的熙宁七年,正忙于变法的王安石碰到一件麻烦事,一个本来由他奖掖提拔的看城门的小官郑侠要和他的变法过不去,画了一幅《流民图》进呈天子神宗,说变法有问题 。
神宗赵顼和王安石正是在帝国无比危难的时刻走到历史前台的 。1068年,年仅20岁的宋神宗承嗣大统,英气勃勃,志向非凡 。他自幼痛心于列祖列宗对北方敌国的屈服退让,不满于朝廷、州县的萎靡不振,焦心于国家税收减少、财政紧蹙,有着富国安民、强兵雪耻的强烈愿望 。亲政以后,他急于物色能安邦治国的英才,曾对大臣说:“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 。”可是,朝中一批元老重臣却暮气沉沉,畏事保守,安于现状,不图兴革 。神宗只能变换方向,在朝外积极寻觅,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已颇具盛名的王安石身上 。
网络配图
王安石也确实很棒,年富力强,曾任多年地方官员,在朝中也几经沉浮,了解国政民情,虽未受大用,但在士大夫中享有极高声誉,独享天下大名30余年 。人们称赞他质朴节俭,不嗜酒色财利;赞美他视富贵如浮云,不以自身荣辱进退为意;钦佩他好学深思、深通经术,成一家之学 。《元城语录》说:“当时天下之论,以金陵(指王安石)不做执政为屈 。”尤为重要的是,王安石几年前上书宋仁宗,力陈“理财为先”的改革谏言,与宋神宗最急迫的心愿不谋而合 。什么是富国,就是国家的钱多;什么是变法,就是理财,看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弄出最多的钱 。英君贤臣风云际会,撞击出一串激情的火花 。
1069年,宋神宗排除朝中大臣的反对和阻挠,果断地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筹备变法事宜 。就这样,一场关乎国运兴衰,关乎民生顺逆的重大改革运动正式开始了 。
然而,事不遂人愿,越改麻烦越多 。从熙宁六年秋开始,天下大旱,10个月滴雨未下,麦苗焦枯,神宗成天眉头紧锁 。农历四月这天上朝回来,忽然内侍来报,一个叫郑侠的小官,绘了一幅《流民图》以驿站马密件进呈皇帝,还附了一道奏疏,大意是说他负责看守安上门,每天在城门上看到为变法所苦的贫民扶携塞道,质妻鬻子,斩桑拆屋 。于是将这些图景绘下来请皇帝圣览 。
这个当年曾与王安石很谈得来的郑侠还说图中所绘,均属实情,请神宗观其图,罢废害民之法,“延万姓垂死之命 。十日不雨,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
神宗打开一看,图上无数流民携儿牵女,身无完衣 。四处啼饥号寒,口嚼草根野果,许多“身被锁械”而负瓦揭木,卖钱偿官,奄毙沟壑,累累不绝 。酷吏威逼恫吓,怒目追索……
《续资治通鉴》记载:神宗接下了这份郑侠不惜以被治死罪的方式而密呈上来的《流民图》,袖以入内,反复观看,面色凝重 。四月初六,皇帝在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下诏暂停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八项新法 。据说,诏下,天降大雨,旱情解 。
封建王朝史上多的是谶纬之说,并不怎么可信,郑侠的一番举动巧合因素很大 。而且后来经过吕惠卿等人一番连消带打的政治动作,将郑侠搞进了大牢,变法还是照常进行 。但事实是无可动摇的,王安石大变法确实到了一种民怨沸腾的程度 。
网络配图
应该说,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无一不从良好愿望出发 。比如“青苗法”,本意上就是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的,而且,他在鄞县做官时试验过,“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 。然而当他将此法推向全国,同比例放大,却南辕而北辙了 。不识字的乡农们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要经过以下程序: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再拿到衙门去申请,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而且贷款多少完全由官吏写,农民都不识字呀 。据史书记载,虽然变法规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 。于是逼得农民宁肯“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去借高利贷,也不敢向政府贷款 。“利民之政”变成了“扰民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