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暂养技术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分析及注意事项

河蟹暂养技术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分析及注意事项

河蟹暂养有两个目的:一是使部分黄蟹完全成熟为绿蟹 。二是待价而售 , 充分发挥地区、季节差价获得较高利润 。但不少养殖户片面追求暂养规模,忽视河蟹暂养技术的提高,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经济损失颇大 。
一、死亡原因
1、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需要进入海江交界处的咸淡水区域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体内渗透压过高而亡 。
2、河蟹质量差:暂养河蟹规格不同、暂养密度高、暂养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互相残杀,规格小的死亡率高 。如果暂养蟹中有病蟹、肢体不全的蟹易造成疾病传染 , 暂养蟹因发病而死亡 。有些养殖户收购河蟹后再进行暂养,由于河蟹离水时间较长,长时间因呼吸作用而使鳃腔与鳃丝受到严重损失,失水过多,导致河蟹大量死亡 。

3、暂养环节多:部分暂养户起捕河蟹时,先用封闭型网箱暂养,后来又转入土池中暂养 。由于网箱孔目是河蟹攀爬的附着物,密度较高时 , 容易折断河蟹附肢,有些河蟹会因步足受损丧失保护能力而死亡 。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分析及注意事项
4、生态水平差:有些暂养户仅以防逃为重点,忽略了河蟹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如暂养池面积过小、水草覆盖率低、无可供河蟹隐蔽的人工巢穴使河蟹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的能力大大降低 。水位浅导致水质变化快、溶氧低使河蟹频繁上岸,造成体力消耗多 。暂养池清淤不力使水体偏酸、暂养蟹抗病能力差 。水质肥、暂养密度高,也会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 。在这种恶劣环境条件下,以上原因致使暂养蟹死亡率提高 。

【河蟹暂养技术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分析及注意事项】5、投饵量不足:水温在4摄氏度以上,河蟹仍会摄食 。如投饵量不足,加之暂养池天然饵料生物少 , 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部分河蟹蜕壳不隧而亡或因索饵而逃跑 。
二、暂养注意事项
1、暂养池的选择 。综合考虑到水源、水质、淤泥、水体交换等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溶氧丰富的微流水附近 , 淤泥沉积少、水生植物覆盖率在40%以上、僻静处、注排水方便的塘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 。暂养蟹入池前半个月彻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既可杀灭病原体 , 又可提供ca2十 , 提高ph 。

2、暂养蟹的要求 。暂养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 , 并一次放足 。选好的河蟹用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消毒杀菌 。放养过程中如遇软壳蟹、顶壳蟹,应单独剔出暂养于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
3、减少暂养环节 。最好不要用网箱暂养河蟹,若是暂养时间短,可在箱体四周铺设水花生进行网箱暂养 。暂养密度应视暂养条件、管理水平及暂养时间长短而定,一般掌握在每亩150-200千克 。经过长时间运输的河蟹,入池前应逐只进行检查 , 剔除伤残蟹、垂死蟹、死蟹和病蟹,最好分级分池暂养,以利于捕捞出售 。
4、暂养病害防治 。在河蟹暂养时 , 定期泼酒0.5毫克/升强氯精消毒水体 , 每半月用土霉素拌饵投喂,连喂5天,预防蟹病 。若出现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拒食现象 , 可用用2毫克/升的土霉素和蟹康宁ⅱ号拌饵投喂 。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可用药物(捕)杀、工具捕杀、人工捕捉等方法除害 。
5、暂养管理措施 。若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 暂养对象选择绿蟹会降低死亡率,因为它们不需完成生殖蜕壳 ,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河蟹的暂养时间一般以1个半月到2个月为宜,尤其是水体面积小、水质差、水体交换转慢、河蟹暂养密度较高的情况下 , 暂养时间更应缩短 。暂养河蟹入池后必须及时加强科学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保持水质清新,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5公分,每20~30天泼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 。每天投饵一次 , 投喂量为暂养蟹量的3%~5%,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确保河蟹健康上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