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忍嗜血的皇权争斗:宋太宗之子纵火自焚

政治斗争向来丑恶不堪,古代封建皇权的斗争更是如此,残忍嗜血的皇权争斗,究竟把多少人推向了毁灭的深渊,这以难以计数 。
雍熙二年(985年)重阳节夜,宋太宗长子赵元佐的府邸突发大火,烧至天明才熄灭 。依据王府侍卫、宫女等人员的口供,宋太宗认定纵火人就是早在两年前就得了“疯病”的赵元佐 。为示惩戒,赵元佐被贬为庶人,幽居于南宫 。
赵元佐自幼颇为聪颖,深得其伯父和父亲的喜爱,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文武兼通的他会成为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他为何会“发疯”呢?
网络配图

赵元佐出生于宋王朝建立之后的安定环境中,这时的赵宋皇室内部关系和睦 。那时,他的父亲还叫赵光义,和其身为皇帝的长兄赵匡胤关系还非常融洽 。赵光义有次患病需要烧艾草治疗,赵匡胤听说后就亲自去探望 。赵光义不自觉地喊了声疼,赵匡胤就停下,并在自己身上试验以观药效 。如此手足情深之举,后人都感动不已,更何况当时年幼的赵元佐 。
不过,随着赵元佐的成长,赵氏家族这种浓浓的亲情越来越淡薄,那些围绕最高权力而形成的矛盾和斗争则愈演愈烈 。作为开国之君的赵匡胤50岁就英年早逝,空余一段难以解释的“斧声烛影”之谜 。
背负着疑似“弑兄”之名的赵光义即位称帝,而其后短短几年时间里,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这三位潜在的皇位继承人原因不明地或死去或被贬 。这一切使得刚刚成年的赵元佐心里的疙瘩愈来愈大 。
以他的聪明,不可能不知道其父为了谋夺皇位的种种苦心孤诣,也不可能不了解伯父突然去世后群臣对其父抢班夺权行为的不满 。起初,他对父亲的举动应该是敬畏并存的,至少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敢有抵触情绪 。但是,当他最后一个叔叔也要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清除时,他的良知终于被唤醒了 。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五月,宋太宗硕果仅存的弟弟赵廷美与宰相等人被前宰相告发密谋造反,于是,宰相举家被流放崖州(今海南三亚),而赵廷美也被贬为庶人,迁至涪陵(今属重庆市) 。
赵廷美之案让满朝文武再一次领教了当朝皇帝的赫赫神威,也让其中大多数“识时务者”清醒地认识到了宋太宗传位于亲子的意图 。所以,他们的嘴这次闭得很严 。就在这万马齐喑之时,最有可能从此事中获得最大化利益的赵元佐发声了——他公开向父亲讨要叔父的罪名,要求依据法理将此案再度核查 。
宋太宗明知那些多属诬告和屈打成招的供状根本禁不起推敲,所以他祭出了家长权威的法宝,直接指斥赵元佐“狂悖”,硬生生将合理的申诉驳回了 。
赵元佐万万没想到他曾无比爱戴的父亲竟然连最可贵的亲情都能抛弃,这让他的一腔热血顿时凝结了 。无情何必生斯世?可是冷冰冰的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他耳边仿佛听到了天下人的非议之声,那声音之大足以把他的精神彻底摧毁 。于是,他如他父亲所愿的那样病倒了,也在事实上放弃了潜在的储君之位 。
网络配图

一年多以后,赵廷美在房州囚所死去的消息传到京城,原本内心就已倍受煎熬的赵元佐的“狂病”就更重了,不仅连上朝觐见父皇的为臣之道都无法坚持,还做出了因为小错就用尖刀杀伤侍者的暴戾之举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解释,这类行为其实就是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只要找出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是不难治愈的 。
可是,赵元佐之病的直接诱发者宋太宗却并不希望他曾经最钟爱的儿子“痊愈” 。长子既然不听话,那就换次子吧!宋太宗开始对次子格外在意,将其任命为开封府尹,加以精心培养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几年之后,次子居然误饮毒酒身亡,无奈,宋太宗只好选立德才一般的第三子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