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年时间便弹劾了180多位贪官污吏,死后人们帮他建了21座疑冢

自古以来贪官好做 , 清官难寻 , 我相信许多刚入朝为官的读书人 , 都曾在心中暗暗发誓 , 一定要做一个清官 , 护佑一方安宁 , 然而经过几年的官场洗礼后 , 大多数人都抛弃了曾经的梦想 , 甘愿同流合污 , 成了为害一方的害虫 , 但是历史上 , 也出现了许多一生清廉的好官 , 比如明朝的海瑞 , 民国时期的张难先 。
除了上述的几位好官 , 最为出名的好官当属合肥的包公 , 一代青天包大人 , 是每个合肥人心中的骄傲 。999年的时候 , 包拯考中了进士 , 而且品行兼优的包拯很受皇帝的重视 , 想让他在宋朝都城开封当官 , 但是包拯想到自己的老母还在老家 , 非常孝顺的包拯甘愿回到家乡 , 当一名小小的县令 。
当包拯安顿好老母亲之后 , 才到开封当官 , 当时宋朝官场十分黑暗 , 有许多贪官污吏肆意侵吞国家利益 , 而包拯从入住开封的那一刻起 , 便立志要肃清官场 , 整顿贪污受贿的不良风气 , 更要为民做主 , 不办冤假错案 , 一切秉公办理 。包拯有一个记录 ,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 , 就弹劾了180余位贪官污吏 , 斩杀了许多贪官 , 让百姓看到了头上的青天 。
【此人一年时间便弹劾了180多位贪官污吏,死后人们帮他建了21座疑冢】正所谓邪不压正 , 虽然包拯得罪了许多人 , 其中不乏皇亲国戚 , 还有奸猾小人 , 但是在皇帝的庇护下 , 包拯并不怕这些小人的暗算 , 但是当包拯死后 , 他的后人却十分担心 , 这些人会暗中破坏包拯的遗骨 , 古人最讲究入土为安 , 死后被人打扰是十分忌讳的事情 , 为此包拯的后人想了一个妙招 。
包拯尸骨出殡之日 , 他的后人为其准备了21口棺材 , 并且出殡队伍从合肥的七个城门一同出发 , 让世人不得而知到底那一具才是真正的棺椁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 合钢二厂建石灰窑的时候 , 才发现了真正的包拯坟墓 , 里面并没有多少陪葬品 , 只有二块墓志铭 , 记录了大人生前的一些事迹 。时隔千年 , 如今的官场的也是漆黑如墨 , 不知可还有像包大人这样的青天老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