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名外交官却单枪匹马灭了一个国家

汉朝有一句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让人听得血脉偾张,豪气万丈 。实际上,汉朝远远没有这句话渲染的那么强大 。否则的话,汉朝皇帝就不会把包括王昭君在内的宗族女子和大量财物送给匈奴人,换取边境的安宁与和平 。真正强大的国家还得是唐朝 。
这里举一个例子 。唐朝贞观年间,出了这样一位人物——王玄策 。王玄策是唐朝的外交官 。大约在公元642年,王玄策作为外交大使来到印度 。
网络配图
这本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因为此前印度与唐朝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双方你来我往,其乐融融 。
但是,就在这次旅行中,出了一件大家谁都想不到的事情——印度老国王死了后,国内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国王阿罗那顺听说来了一班唐朝使者,脑袋一下子进了水,竟然派2000兵将前去伏击王玄策等人 。王玄策是前往印度作友好访问的,身边自然没有带多少人马,全部人马加起来也只有30多骑 。虽然他们拼命抵抗,可是双拳难敌四手,最后王玄策被扣押起来了,随身携带的财物也被阿罗那顺抢走 。幸好,阿罗那顺的士兵抢了很多财物,个个都很高兴,放松了对王玄策的看管 。于是王玄策趁着夜色,悄悄地逃了出去 。
如果是其他人,这次死里逃生,必然是赶紧回到祖国,搬取救兵 。可是,王玄策不是一般人啊 。
王玄策没有回国,而是骑着马自印度大陆北上,先来到迎娶唐太宗养女文成公主而与唐朝具有友好关系的吐蕃(即今西藏),修书借了1000士兵;又来到尼泊尔王国,借得七千骑兵 。
“手里有枪,心里不慌 。”王玄策带领这8000人马,直接杀回印度,找阿罗那顺报仇 。双方在北印度的茶博和罗城外展开激战 。
相比之下,王玄策只有8000余人马,而阿罗那顺却有数万军队,敌众我寡 。可是王玄策毫不畏惧 。他布下“火牛阵”,一举攻破阿罗那顺的7万战象部队,杀得敌人丢盔弃甲,死伤万余 。
阿罗那顺吃了败仗后,就龟缩在城里,死活不肯出来应战 。王玄策呢,索性把这当作练兵场,一个月下来,轮番练习使用唐军的攻城战术:云梯、火攻、抛石车等等……最终,将茶博和罗城攻克,阿罗那顺率部逃窜回中印度 。
网络配图
这样就够了吗?当然不 。王玄策继续率领军队,一直追着阿罗那顺穷追猛打 。他们一路追到东印度,直至将阿罗那顺活捉,押回到长安 。
或许到了这时候,阿罗那顺才后悔得不得了——当时干什么不好,偏偏要去惹唐朝使者?
唐太宗李世民得知王玄策干了这么一件漂亮的事情,很高兴 。立即下令连升王玄策两级,封为朝散大夫 。
只不过,由于唐朝初期,镇守边疆的名将多如牛毛,王玄策的事迹在其间不显山不露水,所以,很快就被人忘记了 。如果不是《新唐书》和《旧唐书》分别记了那么几百字的话,可能这位单枪匹马灭了一个国家的外交官就会永远湮没于时间的灰尘里了 。
【他本是一名外交官却单枪匹马灭了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