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雍熙北伐:大宋王朝和大辽王朝的宿命之战

雍熙北伐的背景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辽国背景 。辽景宗出兵攻宋,在满城遇到挫折,守太尉也被乱箭射死 。辽景宗遇到失败以后,心情郁闷,在一次狩猎中得了疾病,不治而亡,死的时候三十五岁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辽景宗死后,萧后成为萧太后,辽景宗的长子继位 。按照萧太后的话说,辽国是孤儿寡母当政 。在这样的背景下,雍熙北伐被宋朝提到了日程 。辽朝皇帝新丧,辽国国内出现了不稳定,这使得宋国找到了出兵的机会 。
雍熙北伐的背景在宋朝方面表现为宋太宗平定了内部各派 。宋太宗是继承的自己兄长赵匡胤的皇位 。宋太祖赵匡胤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赵德昭,一个是赵德芳 。宋太宗先是逼死了赵德昭,又害死了赵德芳 。
按照赵匡胤死前定下的规矩,宋太宗在自己死后要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廷芳 。宋太宗在赵廷芳身上找了一个过错,将他发配到了房洲 。赵廷芳在途中郁郁而终 。宋太宗平定了内部,开始准备打一场外部战争来增加自己的威信 。
在辽国与宋国双重的背景下,雍熙北伐的促成条件都形成了 。雍熙北伐与渤海、高丽两个国家也有关系 。渤海国与辽国发生过战争,渤海国战败,丧失土地 。高丽国也与辽国发生过战争 。宋太宗在雍熙北伐前曾派人联络过这两个国家 。渤海国、高丽与辽国的恶劣外交关系也是雍熙北伐的历史背景 。
雍熙北伐过程
雍熙北伐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宋朝军队节节胜利,第二个阶段是辽军反击,宋军开始败退 。在前一过程中,宋军占优势,在后一过程中,辽军占了优势 。宋军的雍熙北伐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
耶律休哥图片
在雍熙北伐的前一过程中,宋朝军队分三路军队进攻辽国,在霸州有一路军,在雄州有一路军,在雁门有一路军 。这三路军队互相依靠着进攻辽国 。三路军进军都很顺利,先后有了自己的收获 。
宋朝方面进军顺利,辽军方面决定以骑兵来克制宋兵,先后派出两路骑兵来抵挡宋朝军队,并且在卢龙的海岸线上派兵驻守,防止宋朝军队从海上侵袭 。辽军的前部指挥是耶律休哥,耶律休哥率领数万骑兵到涿州方向抵抗宋军 。
在雍熙北伐的后一过程中,辽军开始了反击,占据了战争的优势 。宋军孤军深入,粮食供应不上,渐渐有了退军的打算 。在涿州一战中,耶律休哥的骑兵大败宋军,宋军被迫撤退 。耶律休哥的军队追杀宋军,宋军死伤不计其数 。
在雍熙北伐过程中,宋军在前期准备充足,一举攻克了很多辽国城池,辽国没有准备,在前期处于被动状态 。到了后期的时候,宋军由于战线太长,粮食供给根本跟不上,军队渐渐有了厌战情绪 。加上辽军已经准备好了骑兵军队,宋军多为步兵,在平原上与骑兵交战,明显处于劣势 。
雍熙北伐影响
雍熙北伐影响了辽宋两国的国策,雍熙北伐是宋朝发动,在失败以后,宋国朝廷开始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愿望,转而以防备辽朝为主要思路 。而辽国在打败宋国以后,士兵和将军开始骄傲起来,整个国家没有了外部的威胁,开始变得惫懒起来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熙北伐影响了宋朝的国策 。宋太祖建立宋朝的时候,决定在统一中原以后就同辽国开战,收复燕云十六州 。宋太祖进军并不顺利,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 。宋太宗继位以后,也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失败以后,对辽国产生了恐惧心理,开始由进攻变为防守 。
宋太宗以后的皇帝也对辽国很恐惧,在对待辽国的时候,都是以防御为主 。并且随着战事的减少,宋朝廷严格限制武将的权力,这使得宋军的实力越来越弱 。宋朝对幽云十六州的消极态度也使得将军和士兵变得士气低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