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培养方式怎么填 培养方式怎么填 培养方式一般填什么

【毕业生培养方式怎么填 培养方式怎么填 培养方式一般填什么】本文作者:北京影向编导艺考教育
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
在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方面 , 编导专业艺术院校擅长于“术”而非专业大学的编导专业精于“道” 。
专业院校
一般来讲 , 编导专业院校的专业师资比较过硬 , 教学设备条件比较好 , 在教学上也比较注重对“术”的培养 , 也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 , 譬如摄影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四年里可能都是在学习画面构图和摄影机的使用 , 导演专业的学生都在学习视听语言的使用以及对于前辈大师作品的研究上精耕细作 , 但他们普遍对于那些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用处的“道”不感兴趣 , 基础相对薄弱 , 所以毕业后上手很快 , 但由于底子薄 , 往往后劲严重不足 , 这就是为什么作为编导知名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在2019年将文化课的考察作为重要测试内容进行前置 , 并且在传统的语数外的基础上 , 又增加了一个文史哲选项 。目的也是考虑到艺术类专业教学中 “道”缺失的现实 , 从源头控制专业考生“道”之储备质量 。
非专业院校
非专业大学的编导专业很多都是在相关院系 , 比如中文系、新闻系基础上开办起来的 , 开展教学的老师们可能有很好的文史哲功底 , 但多数没有机会参加艺术实践 。很多导演专业教授没有导过戏 , 没有拍过片子 , 即使有过拍片实践也是短片作业之列 , 与工业化的影片制作实践相差甚远 , 教编剧的老师自己从来没有编写过投拍或合格的剧本 , 他们只是凭借着自己的文学或史学或哲学功底应付着四年的教学 , 对影视 , 不客气的讲 , 他们基本上是外行 。这一类师资带出的学生坐而论道可以 , 真正动起手来就要弱许多 , 因此很多此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差 。
但由于他们的文史哲功底比较好 , 对道的理解可能会更透彻 , 只要有机会打破“术”的瓶颈 , 他们中的有些人将来可能会很优秀 , 艺术创作水准不逊色于专业院系毕业生 , 比如《流浪地球》导演郭帆 , 当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未被录取 , 而去了非专业大学海南大学学习 , 若干年一直坚持梦想 , 终于有所收获 。但这一类大学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可能永远都进不了专业制作的圈子 , 以致于影视导演梦、编剧梦止步于毕业之时 。
笔者在艺考编导培训行业任教十余年 , 近年来又到国内各地给影视编导专业的艺考生授课 , 对编导专业艺术院校和非专业大学的专业教学都有所了解 , 建议编导专业生在选择大学时要衡量利弊在做选择 , 对有志愿考名校的同学 , 可以选择报专业课的培训班来提升 。推荐北京影向艺考教育 , 课程为志愿报考知名院校的学生而制定 , 目标为热爱艺术、具有艺术天赋的考生提供高效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