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萼的生平简介桂萼取得进士取得政治地位等生平事迹

桂萼(?—1531年),字子实,号见山,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人 。明正德六年(1511)中辛未科进士 。历任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知县、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兼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升迁之快,史不多见 。所经各任都能端正风俗,抑制豪强,政绩颇著 。嘉靖九年十二月告老还乡,不久病死私第,朝廷追赐太傅,谥“文襄” 。誉“均平赋役,屡忤官吏” 。著有《历代地理指掌》、《明舆地指掌图》、《桂文襄公奏议》等 。
人物生平
桂萼字子实,号见山,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人 。明正德六年(1511)中辛未科进士 。历任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知县,所经各任都能端正风俗,抑制豪强,政绩颇著 。嘉靖二年(1523)升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 。这时嘉靖皇帝朱厚熜因其生父不能受太庙享祀伤透脑筋 。桂萼主张在太庙之侧,另建小祠祭祀,使嘉靖争得了面子,又比较好地解决了所谓“统嗣”问题 。因此下令晋升桂萼为翰林院学士 。嘉靖四年升詹事府兼学士,很快再升礼部右侍郎 。不久,转左侍郎,旋又晋职礼部尚书、调任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并升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升迁之快,史不多见 。或说,他是依靠“议礼猝贵” 。嘉靖八年八月,桂萼自请退休,九月复奉召回京,更得嘉靖优遇,称赞他“俊彦宿学”,赐银质印章两方,一刻“忠诚敬慎”;另一镌“绳愆匡违” 。桂萼于嘉靖九年十二月告老还乡,不久病死私第,朝廷追赐太傅,谥“文襄” 。遗著有《奏议》八卷 。
桂萼墓葬于安仁七都杨源塘(今锦江镇铁山山底邱家村) 。清同治年间,其墓志铭尚在 。
取得进士
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丹徒知县,史称其人性刚使气,屡忤上官,后调知浙江青田,不赴 。用荐起知武康,复忤上官下吏,还遭到御史白简弹劾 。桂萼不但屡忤上官,他和一般的胥吏书手的关系也不协调,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中实属少见 。桂萼在县任职,非常了解缙绅势家及豪强地主欺隐土地逃避赋役的情况,深知赋役不均给朝廷的统治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因之,他积极致力于均平赋役的工作 。然而官豪势家总是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把赋役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 。官豪势家不但通过诡寄、飞洒等诸种手法欺隐土地,又独占肥沃的土地,却只按低税率交纳很少的田租,不愿为农民“分粮”和“为里甲均苦”① 。只要有志于清理赋役积弊改变不公正状况的州县正官着手于丈量土地或均平赋役,“势家即上下夤缘,多方排阻”,使之不能有所作为 。桂萼历次任上,都致力于均平赋役 。正嘉之际,他任成安知县,排除多方阻难,终于完成了清丈土地的工作,成安“原额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顷五十九亩九分”,清丈之后,“均量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顷四分五厘”② 。丈地之后,桂萼“计亩征粮,民不称累”,纠正了当地社民享无税之田、屯民供无田之税的不合理现象 。桂萼看不惯官场中的贪污腐化,痛恨势家豪强和地方官吏上下勾结、在征赋派役中营私舞弊的各种丑行,这就是桂萼屡忤上官下吏的社会原因 。
正德中,武宗政荒,大臣苟于利禄,士风日下,吏治黑暗,北方刘六、刘七和四川爆发的农民起义震撼了明朝的统治,武宗无子,因之引起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桂萼满怀经世济国之志,锐意革弊,而每被抑挫,他对正德以来的腐败政治十分愤激不平 。
以正大礼而入阁
嘉靖初,桂萼由成安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 。他身在闲曹,却非常关心国事和政局的变化 。当他通过乃兄翰林修撰桂华获知朝中关于大礼议的斗争,即赞成张璁的主张 。不久张璁被杨廷和党排挤到南京,桂萼与张璁在仕途上都多次受到挫折,对政治现状非常不满,两人在南京日相讨论,研究对杨廷和集团的斗争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