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东坡死亡原因?由于吃错了药?

苏东坡在生命垂危弥留之际还不能认识到他之所以由小病而至性命攸关的地步,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 。他错在自己给自己开错了药方,草菅了自己的性命 。可悲的是,东坡却不这样认为,反而还对朋友说,“此而不愈则天也,非吾过也 。”其实,把责任推给老天,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只能是怨天尤人聊以自慰罢了 。
东坡死在自己手上,他死于给自己开错了药方吃错了药 。我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制造什么烟雾弹 。
我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制造什么烟雾弹,而是在读了清人陆以湉所著的《冷庐医话》,看到“士大夫不知医,遇疾每为俗工所误,又有喜谈医事,研究不精,孟浪服药以自误 。如苏文忠公事,可惋叹焉 。”这一记载,才说出了上面这句话 。《冷庐医话》卷一《慎药》篇有这样的一段记述 。
网络配图
建中靖国元年,公自海外归,年六十六,渡江至仪真,舣舟东海亭下,登金山妙高台时,公决意归毗陵,复同米元章游西山,逭暑南窗松竹下,时方酷暑,公久在海外,觉舟中热不可堪,夜辄露坐,复饮冷过度,中夜暴下,至旦惫甚,食黄粥觉稍适 。会元章约明日为筵,俄瘴毒大作,暴下不止,自是胸膈作胀,却饮食,夜不能寐 。十一日发仪真,十四日疾稍增,十五日热毒转甚,诸药尽却,以参苓瀹汤而气寝止,遂不安枕席,公与钱济明书云∶某一夜发热不可言,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迨晓乃止,困惫之甚 。细察病状,专是热毒根源不浅,当用清凉药,已令用人参、茯苓、麦门冬三味煮浓汁,渴即少啜之,余药皆罢也 。庄生闻在宥天下,未闻治天下也,三物可谓在宥矣,此而不愈则天也,非吾过也 。二十一日,竟有生意,二十五日疾革,二十七日上燥下寒,气不能支,二十八日公薨 。
余按:病署饮冷暴下,不宜服黄,迨误服之 。胸胀热壅,牙血泛溢,又不宜服人参、麦门冬 。噫!此岂非为补药所误耶?
近见侯官林孝廉《昌彝射鹰诗话》云:公当暴下之时,乃阳气为阴所抑,宜大顺散主之,否则或清暑益气汤、或五苓散、或冷香引子、及二陈汤、或治中皆可选用,既服黄粥,邪已内陷,胸作胀以为瘴气大作,误之甚矣,瘴毒亦非黄粥所可解,后乃牙龈出血,系前失调达之剂,暑邪内干胃腑,宜甘露饮、犀角地黄主之,乃又服麦冬饮子及人参、茯苓、麦门冬三物,药不对病,以致伤生,窃为公惜之云云 。余谓甘露饮、犀角地黄汤用之,此病固当 。至桂、附等味,公之热毒如是之甚,亦不可用也 。”
东坡晚年历经磨难,命途多舛 。他从被贬斥的儋州北归回到常州后,酷暑天里突发急病,急泻不止,病情不断加重恶化 。可自以为精通医术的东坡,自病自诊,却有失误 。照吃照喝,不以为是 。病情加剧后仍不问郎中,自己按图索骥,照方抓药,错误的选用了人参、茯苓、黄茋等温补补药,虽是对症下药之举,但除“麦门冬”系清凉药外,“人参”、“ 茯苓”却是温药,可能为了补气而一并服用,而不以清热解暑之剂来医此热毒之症,应先治“热毒”再作补气,“药不对病,以致伤生”,结果很快就丢了命 。这怎么能说东坡先生不是被补药所耽误了呢?怎么能说不是东坡先生自己的过错呢?据史书记载,苏东坡虽是文人却酷爱医术,娴熟许多药方,常给人开方抓药,自己生病从不请大夫,而是自己给自己开方子 。关于东坡娴熟中药名有这样一则轶闻:有一次,苏东坡到黄庭坚家做客,刚到黄家,东坡的仆人就匆匆赶来说夫人有急事,让他速回 。黄庭坚有心嘲弄他,就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中药) 。”苏东坡头也不回,应声而答:“奈这事(苹果、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