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村|陈伟琳:“逆行”的乡村医生( 二 )


这句话,陈伟琳毕生难忘。
陈伟琳告诉采访人员,因地处偏僻,后溪村的大部分年轻人和“文化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众多,其中独居、空巢老人就有200多位。多年来,他总是对留守老人格外“挂心”,每次健康随访,陈伟琳就像拜访自家的老人一样,从不空手而来,拎一袋水果,或是送上老人爱吃的点心,随访结束后,只要有时间,他就搬个板凳坐下来和老人聊聊家长里短。
“陈伯这段时间血压控制得不太好,原因是自行停吃了降压药。我已经和他解释了降压药要按时服用,你也记得,有时间多和他交流交流。”
“好的好的。非常谢谢你,伟琳!”
像这样的对话,在陈伟琳的微信聊天记录里还有很多。他和外出务工的家属们保持着互动交流的习惯。他说:“他们在外务工很辛苦。我想让他们放心,村里有我,我会竭尽所能照顾好乡亲们。”
藏在45本笔记里的“秘方”
在陈伟琳的手机相册里,有这样一张老照片让他保存至今。“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 这是陈伟琳的医德老师康淑美在他的毕业手册上写下的一段话。
多年来,陈伟琳不断学习深造,为了更好地服务畲乡群众,他陆续获得了医学专科、本科文凭,并先后通过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级职称考试、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用于腰肌劳损”“妊娠期腹泻方”“用于肺结核出血”,在陈伟琳的诊疗桌上,45本厚薄不同、颜色各异的笔记本吸引了采访人员的注意。这一大摞笔记本中记录的珍贵“秘方”,不仅有父亲当年治疗病患的典型病例记录,还有向同行取经的经典案例实录,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反应、感受记录,还包括危急重症患者转诊后的后续治疗方案。

后溪村|陈伟琳:“逆行”的乡村医生
文章插图

陈伟琳用来记录典型病例的部分笔记本 受访者供图
随着学历的提升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乡卫生院和多家民营医院不断向陈伟琳伸出橄榄枝,希望他放弃乡医岗位,转向福利和待遇更为丰厚的岗位,有的甚至为他做了详细的职业发展和未来人生规划。
“我还是放心不下村里的父老乡亲。如果我走了,不知道谁来给他们看病。”陈伟琳告诉采访人员,明知是宝贵的机会,但是一想到自己照顾不到村里的老人,他再次选择“逆行”,放弃了“诱人”的邀请。
不论春夏秋冬,半夜出诊的他总是习惯性地用冷水洗把脸保持清醒。因为去的勤,村民家中警觉的小黄狗向他友好地摇起尾巴。遇到大水冲毁桥梁,他卷起裤管涉水出诊两年整。采访人员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他已累计献血96次,献血总量可以流满25位体格健壮的成年人身体。

后溪村|陈伟琳:“逆行”的乡村医生
文章插图

陈伟琳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受访者供图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陈伟琳主动加入防疫中,走村入户宣传防控知识,主动请缨参与高速路出口检疫点值勤,并向村委会免费捐赠口罩、酒精、体温计等防控物资。
当采访人员问他,“逆行”23年,你为什么能做到这些?
【 后溪村|陈伟琳:“逆行”的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出诊虽不穿白大褂,每次骑着摩托车、跨着包、带着药箱就去治病了,但我感到幸福与光荣。”陈伟琳说,他一直把患者当作亲人一样来对待,正是有了这份爱,他的“逆行”之路充盈着温暖与力量,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