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故事200字,中秋节的来源

中秋节的来源1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200字,中秋节的来源

文章插图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
中秋节的来源及传说故事2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有称“仲秋节”,像北方好多地方直接称之为八月十五 。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来说说中秋节的来源以及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
来源一,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即祭祀月亮的意思,说明在古代就有帝王们在秋天祭祀月亮的活动,继而传到达官贵人之中,最后流传到寻常百姓家 。
来源二,农业生产,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农作物粮食,瓜果蔬菜在每年八月的时候成熟,人们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之情,在每天八月月圆之夜进行庆祝活动,也是古人遗传下来的习俗 。
来源三,有历史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结论,中秋节起源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朝军人裴寂以八月十五的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月饼,作为军饷给所有*****,成功军粮缺少的问题 。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在中国民间也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嫦娥奔月”,相传相传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嫦娥被蓬蒙惦记威逼,不得已吞下不死药飞升月宫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嫦娥奔月的故事源自人们对日月的崇拜,最早记录于古书《淮南子》 。还有像“吴刚伐桂”,“月兔捣蒜”等许许多多传说故事,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 。
中秋节的习俗:赏月:中秋月圆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摆上美酒佳肴,一边享用美食一边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古代很多的文人墨客也会在这时邀友赏月,饮酒赋诗,留下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
吃月饼: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在唐代发明月饼用来给广发军士吃的,是重要军饷之一,现在中秋节月饼也是中秋佳节敬送亲友之佳品 。
祭月:,秋夕月”,夕月即祭祀月亮的意思,在月下,摆上香案,面朝月亮方向放上月神神像,摆上月饼,干果以及瓜果,全家人一起祭拜,然后切开月饼大家分食 。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有赏桂花,猜灯谜,舞火龙等各种各样的习俗 。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地方色彩浓厚 。所以我国中秋节还有很多其他的民俗,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你们家乡的中秋习俗,也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黄涛:月饼的来历3月饼在明代成为中秋节令食品之后,由于它正好可以作为月亮的象征,又能代表亲友团圆,所以在中秋节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数百年来传承不衰 。吃到后来,人们虽不觉得月饼是多么好吃的东西,可是年年中秋都要吃 。有些小孩子就要问:“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这时家里的老人就会讲一个与月饼相关的故事来解释 。老人的解释虽然可能不符合事实,但是很有趣味,不但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传承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或者道德观念 。
关于月饼的传说有多种,这些故事讲述了中秋节吃月饼习惯的来历,从何时开始过中秋要吃月饼的,等等 。
其一 中秋节吃月饼源于元末农民起义
元朝末年,因受到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的日子过得很苦 。蒙古皇帝和官府怕汉人反抗,防范得特别严密,他们没收了人们家里的铁器,连菜刀也给锁上,三五家合用一把 。汉人受不了压迫,就密谋起义 。起义的带头者是朱元璋,他手下有个军师叫刘伯温,足智多谋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主意,用藏有“八月十五,驱除鞑虏”纸条的面饼传递消息,约各地好汉在这天夜里起义杀官兵 。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八月十五前几天开始将这种面饼四处传递 。人们在收到后,也仿造这种月饼,夹上纸条,再传出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好多地方都流传开了这种饼子 。到八月十五夜里,各处分头起义,经过好多场战斗,最终把元朝皇帝拉下马来 。朱元璋做了皇帝,用传递信息的面饼赏赐功臣,庆贺胜利 。民间为了纪念起义的成功,也在每年八月十五晚上吃月饼 。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惯就传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