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叫什么名字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

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叫什么名字1

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叫什么名字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

文章插图
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跃上太空,2003年末,我国用自己研制的12种长征运载火箭分别从酒泉、西昌、太原三个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地发射了57颗国产卫星和5艘国产飞船 。57颗国产卫星中,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0颗,返回式卫星18颗,通信广播卫星11颗,气象卫星6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地球资源卫星2颗,中国资源卫星2颗,北斗导航卫星3颗,海洋卫星1颗,微小卫星1颗,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探测一号卫星1颗 。这些铸就在太空的辉煌,不仅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而且在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开展科研活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
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天记2图②:甘肃金昌的火星模拟生存基地 。(无人机照片)新华社采访人员 范培珅摄
从首颗人造卫星到一箭三星,从无人试验飞船到航天员太空出舱,从探测器绕月飞行到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航天事业正大步迈向国际最前沿 。2020年,北斗三号有望实现全球组网、火星探测提上日程,中国人认识和探索太空之旅正积蓄力量,向更高目标挺进 。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搭载着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史迎来又一个里程碑,而这也是中国航天日的由来 。今天,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东方红一号研制升空的历史,回顾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铭记和弘扬历久弥新的航天精神 。
——编者
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这一天,也正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整整50周年 。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 。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 。
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围绕地球飞行 。在天气晴好的日子,许多天文爱好者还会拍摄这颗卫星经过祖国上空的照片 。这些照片所承载的,是一段刻骨铭心而历久弥新的故事 。
集中科研力量
登上航天舞台
1958年5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
“这个号召宣告了中华民族有信心、有勇气登上空间活动的舞台 。”时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潘厚任回忆道 。
1967年,我国将第一颗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将第一枚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一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属于科学探测性质的试验卫星,外形为近似球体的72面体,直径为1米,重150公斤,计划在1970年左右发射 。这颗卫星的任务,是为中国今后发展对地观测、通信广播、气象预报等各类应用卫星奠定技术和实践的基础 。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钱学森兼任院长,东方红一号卫星便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 。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研制、生产、发射、测控在内的众多领域 。“现在看简单,但那个年代的工业水平、科技水平都有差距 。”受命领衔研制卫星的孙家栋这样形容 。
随着设计方案的不断修改,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重量从起初的150公斤增加到173公斤,远超世界前4颗卫星的总和 。要把这么重的卫星送入太空,难度可想而知 。时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的戚发轫说,卫星还必须达到国家提出的4项技术要求,即“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 。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人员开始了追逐梦想的艰难探索 。
克服重重困难
完成四大目标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寥寥12字概括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和目标,也概括了技术的难度 。
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上得去” 。按照计划,东方红一号卫星要在近地点400多千米、远地点2300多千米的椭圆轨道上运行 。想把卫星准确送入轨道,负责搭载卫星的运载火箭必须拥有强大的推进能力 。
专家们提出了一个“两结合”方案:用中远程导弹作为第一级和第二级,利用探空火箭技术研制第三级 。通过这三级的连续传递,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在时任火箭技术负责人任新民的带领下,运载火箭正式进入研制阶段,最终实现了导弹技术和探空火箭技术的完美结合,解决了“上得去”的难题,也让“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