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时期( 二 )


第二 , “为官择人” , “唯才是与”
李世民强调 , “为政之要 , 唯在得人 , 用非其才 , 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 , 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他确实能够“拔人物则不私于党 , 负志业则咸尽其才 。”李世民用人的大度和准确 , 是历代帝王所不能企及的 。
贞观时期的文武大臣 , 既有早年追随他的秦府幕僚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 , 也有他的政敌太子李建成的旧部魏徵、王珪、韦挺等;既有原属各个武装集团的人物岑文本、戴胄、张玄素等 , 也有农民起义出身的将领徐世勣、秦叔宝、程知节等;既有出身贵族的李靖 , 也有出身寒微的尉迟恭、张亮、马周、刘洎等;此外 , 还有出身少数民族的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李世民对他们不讲门户 , 不分亲疏 , 不避仇嫌 , 不论先后 , 一概任人唯贤;只要确有才能 , 又忠诚于唐 , 都能委以重任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 李世民是历代帝王中唯一不但不杀手握重兵的功臣 , 而且还委以其重任的皇帝 。这需要多么宽广的胸怀和识人的慧眼啊!
网络配图

第三 , “开直言之路” , 兼听纳谏
李世民深知 , 治国单靠皇帝一人是不行的 , 没有忠臣贤吏的辅佐 , 不可能民安国宁 。因此 , 他对“纳谏”“纳贤”的重视 , 也是历代帝王无法比拟的 。他接受了魏徵“兼听则明 , 偏听则暗”的意见 , 小心翼翼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 , 尽量使自己少犯错 。他懂得“明主思短而益善 , 暗主护短而永愚 。”的道理 。他对属下说:“人欲自照 , 必须明镜;主欲知过 , 必籍忠臣 。主若自贤 , 臣不匡正 , 欲不危败 , 岂可得乎?” , “人君必须忠臣辅弼 , 乃得身安国宁 。”他以隋炀帝拒谏为戒 , 特别要求臣僚们进谏 。在这方面 , 他与魏徵的关系堪称典范 。
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 , 曾向原太子建议及早除掉秦王李世民 。玄武门事变后 , 李世民责问他:“汝何为离间我兄弟?”魏徵面无惧色地回答:“先太子早从徵言 , 必无今日之祸 。”李世民对魏徵的回答并未发怒治罪 , 而是“改容礼之 , 引为詹事主薄 。”因为他“素重其才” 。
有一次 , 李世民下诏年龄虽不满十八岁 , 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人伍 。魏徵拒绝在诏书上副署(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 , 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便没有法律效力 。这是限制无限皇权犯错的好办法 , 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制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 , 只有李世民例外) , 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为了逃避兵役 , 故意少报年龄 。”魏徵回答:“陛下常说要以诚信待天下 , 要百姓不可诈欺 , 可你却先失去诚信 。陛下不以诚信待人 , 所以先疑心百姓诈欺 。”于是 , 李世民接受了魏徵的批评 , 并立即收回成命 。
这一次 , 李世民被魏徵顶得实在按捺不住了 , 回宫后 , 怒气冲冲地说:“会须杀此田舍翁 。”长孙皇后问 , 要杀谁?李世民说 , 杀魏徵!因为他“每廷辱我” 。长孙皇后退回后宫 , 穿上礼服再来见李世民 。他惊问其故 , 长孙皇后说:“妾闻主明臣直 , 今魏徵直 , 由陛下之明故也 , 妾敢不贺!”聪明的皇后 , 让皇帝转怒为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