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白骨精是取经队伍最危险的敌人?

白骨精是唐僧师徒四人合璧后遭遇的第一个妖魔 。白骨精本身不是一个法力强大的妖魔,但它却凭借其花招给取经队伍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几乎使得取经大业毁于一旦 。事实上,就“三打白骨精”本身来说,其故事性并不强,何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呢?究其原因,还在于它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唐僧师徒三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简而概之,就是指唐僧的不辨妖邪是非,孙悟空的嫉恶如仇除恶务尽,以及猪八戒的报复心等等 。这些性格特征,几乎贯穿于整个西天取经路途中 。
网络配图
在三打白骨精之前,唐僧师徒四人已经受到了几次考验 。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就出现了以黎山老母为首的四个菩萨对唐僧师徒的考验,这种考验来源于菩萨们对取经人的不信任 。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西天之途本来就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事业,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佛祖的极大虔诚,根本就不会获得成功 。考验的工具是“财”“色”(它也是一般人所难以拒绝的) 。初步考验的结果是,唐僧、行者和沙僧基本上通过,而猪八戒贪财好色的本质面目一下子暴露了出来,遭到菩萨的惩罚,被捆绑在树林里,受了一夜的罪 。需要说明的是,菩萨给猪八戒穿的珍珠锦汗衫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它象征了人世间难以摆脱的七情六欲之网 。为什么只有猪八戒穿上它呢?
唐僧师徒从五庄观出来之后,一路上倒也平安无事,但唐僧对于高山的恐惧心理却是越来越彰显分明 。唐僧肚饿,要求行者去化斋,行者争辩了两句,认为“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行者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但殊不知这样一来,却触犯了唐僧的权威,因而他心中极为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不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 。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唐僧将悟空从五行山下救了出来,客观上对悟空有恩,但如果因此而天天挂在嘴上的话,那么不免有小肚鸡肠之嫌 。悟空无奈,只得将身一纵,去远方化斋 。
按说,本领高强的悟空走后,白骨精该有下手的机会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妖精的本领实在不济,看见八戒和沙僧在护持着唐僧,竟不敢拢身 。怎么才能接近唐僧呢?妖精决定耍花招,用诡计 。
【为何说白骨精是取经队伍最危险的敌人?】应该说,妖精将唐僧的心理摸得很准 。唐僧向来以仁慈为念,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尤其是对持斋念佛的人,他极有好感 。而妖精变化的三个人物,都是好斋向佛之人,故而首先从感情上征服了唐僧 。
网络配图
正当妖精要得手时,孙悟空出现了,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一下子便知晓妖精的身份,于是更不多言,掣起铁棒,照妖精当头便打 。谁知妖精会“尸解法”,抖擞精神,便先溜了,只留下一个假尸首 。妖怪没有消灭,反倒让悟空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 。因为以唐僧的肉眼凡胎看来,悟空是滥杀无辜,犯了佛门的大忌 。幸亏悟空抬出了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终于让唐僧回心转意,放过了悟空 。
妖精当然不愿意就此认输,一计不成,它又生一计,变作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婆婆,装出一副要找女儿的样子 。妖精在变化上倒很注意前后照应,不过它也有失误,按常情来说,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怎么会有一个那么年青的女儿呢?悟空抓住了妖精的破绽 。但他忽略了唐僧是个肉眼凡胎,又有些迂腐,因而悟空的二打白骨精换来的是唐僧的大念《紧箍儿咒》,只勒得悟空疼痛难忍,跪地求饶 。可是唐僧却认定他是个有意作恶之人,一定要赶他走 。悟空好歹利用一个很难办到的理由(要求唐僧将他头上的紧箍儿退下来)让唐僧再次饶过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