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雁门关在哪 雁门关在哪

雁门关在哪1

天龙八部雁门关在哪 雁门关在哪

文章插图

1、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
2、雁门关作为我国万里长城上一道非常重要的关隘,有着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美誉,其重要的战略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
3、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勾注就是雁门关所在地吕梁山脉的勾注山,更有天下之险有卢龙、飞狐、雁门为之首的说法 。
4、作为古老的军事要塞,雁门关历史度之悠久,地形之险绝,体系之完备,地位之重要,战争之频繁,雄居华夏名关要隘之首 。
雁门关在哪很简单,但各朝代都在同一地方吗?这就说来话长了2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知乎大佬三种不同的红色,为大家介绍下我国古代几个著名的关口:雁门关、潼关、嘉峪关和函谷关 。本期先介绍雁门关 。
首先,雁门关在什么地方?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县城北部、恒山山脉、句注山(即雁门山)上 。
其次,各朝代都在同一个地方吗?只是一个关口还是一个区域,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正所谓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
“雁门”最早只是一座山的名字,也就是雁门山 。雁门山这个名字出现得极早,起码在战国时就有了,因为《山海经》中就有非常多次的记载 。而雁门山的位置,《山海经》也有确切的记载,《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说:“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高柳在哪里呢?就是今天山西省阳高县,所以最早的雁门山,其实应该是在阳高县以北的 。和现在所说的代县,差得太远太远了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卷,赵国局部,我们可以看到雁门山是在高柳北部的,我们今天所谓的雁门山就是图中的句注山 。
赵武灵王时,通过胡服骑射,赵国成为天下强国,武灵王率军大破林胡、匈奴诸部,拓地千里,北至大漠,西及河套,武灵王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立雁门、云中、九原三郡 。其中雁门郡之得名,显然是因为雁门山 。
所以,雁门既是山名,也是一个郡的名称 。到后来秦灭赵国,赵幽缪王赵迁投降,而他弟弟赵嘉则撤退到代地,坚持反抗,史称代王 。两年后,秦军击败代军,在高柳俘虏赵嘉,秦始皇遂置代郡,以高柳为郡治 。雁门郡于是与雁门山脱离 。
无论战国还是秦汉,雁门郡都属于边郡,紧靠着匈奴,所以这里是和匈奴交战的第一线,李牧就曾“常居代、雁门”,在 这里和匈奴交战,曾经一战消灭匈奴大军十余万,破林胡,降东胡,匈奴十余岁不敢近赵边城 。李广也曾为雁门郡太守,和匈奴交战,以力战而为名 。汉武帝时,卫、霍出塞击匈奴,也常以雁门为前进基地 。秦、西汉时的雁门郡,郡治在善无,也就是今天山西省朔州市的右玉县 。
秦、西汉时的雁门郡 。
到东汉时,一则由于南匈奴内附,二则因为边地人口减少,已经不足以再维持郡的建制,因此到东汉末年,曹操曾经干脆就把五原、朔方、定襄、云中四郡全部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新兴郡,可见当时北方边境之凋敝 。雁门郡虽然没有被撤并,但到曹丕时,却把它的治所南移,越过句注山,放到了广武,也就是今天山西省代县附近 。——这是雁门郡第一次跨越句注山
三国时的雁门郡 。我们前面说过,早在秦始皇统一时,雁门郡就和雁门山脱离了关系,到现在已经过了四百多年了,雁门郡终于把它的首府放到了句注山下,句注山开始和雁门二字联系上了 。
【天龙八部雁门关在哪 雁门关在哪】不久,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板荡 。这时鲜卑拓跋部的拓跋猗卢率部向南迁徙,向并州刺史刘琨请求句注山以北(即陉北)的土地,刘琨为了拉拢拓跋部一起抵抗刘渊,就把句注山以北的土地送给了拓跋部 。从此之后,胡汉之间,就以句注山为界了,于是这里就成为了兵家要地 。
战国、秦、汉、三国时,只有雁门山、雁门郡,但从来没有雁门关的记载,雁门关之设,应该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
十六国时代,五胡旋兴旋灭,城头变幻大王旗,最终是由拓跋部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 。我们知道北魏有一件大事,就是魏孝文帝的迁都汉化,他假装南征,率领文武百官走到了洛阳,然后逼迫大家迁都于此,并宣布了汉化措施 。但在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他的太子是留在旧都平城(也就是今天大同)的,太子不愿意汉化,就派兵把关,截断陉岭南北交通,割据陉北 。陉岭就是句注山,既然派兵把关,那这个关当然就是陉岭上的关 。而以地势而言,那就只能是雁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