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是什么井 坎儿井位于哪个地区

坎儿井位于哪个地区

坎儿井是什么井 坎儿井位于哪个地区

文章插图
【坎儿井是什么井 坎儿井位于哪个地区】坎儿井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 , 又称坎尔井 , 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 , 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
坎儿井:比长城更伟大的古代工程 , 无数百姓因此受益 , 正逐渐消失引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千古名句 , 说明了身居高位者应该为民考虑 。《荀子·哀公》说也写道:“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 , 广大群众如水 , 统治者如同小舟 , 唯有顺民心者才能航行顺利 , 若是不为人民考虑 , 一味盘剥 , 自然会引起民愤 , 统治的时间也不会长久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发明 , 但只有对人民有益处的才能流传下来 , 在这其中就包括新疆的坎儿井 。
众所周知 , 我国古代基本以农耕文明为主 , 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 。在机械化时代没有到来之前 , 农业完全是“靠天吃饭” , 因而只有在400毫米降雨线内的地区 , 才是农耕文明最为发达的地方 , 即古代所说的“中原地区” 。即使到了清朝末期 , 400毫米降雨线之外的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还属于苦寒地区 , 少人居住 。
01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地区 , 地处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 虽然属于古西域范畴 , 但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从汉代开始 , 匈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西进过程中 , 吐鲁番都是必经之地 , 也是必争之地 , 因而这里成为了中原王朝屯兵的重要枢纽 。早在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 , 汉朝就在这里设置了戊己校尉府 。既然有了兵卒 , 就需要粮食 , 而在当地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就成了当务之急 。之所以要在当地屯田 , 是因为粮食运送过程中的损耗相当大 , 任何一个王朝都没办法长期承受将大批量粮食从中原地区运到吐鲁番地区的沉重负担 。
▲汉代军屯戍边场景
最早这里依托着绿洲建立起了小规模的古城 , 如交河古城和高昌古城 。但能够发展起文化灿烂、规模较大的古城 , 当地人所依靠的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赠予 ,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智慧——坎儿井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水利工程 ,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它神奇的走向和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保存珍贵的水源 , 为干旱地区的人民提供足够的灌溉和生活用水 。
▲西域古城场景复原模型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 , 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于中亚 , 是从波斯帝国传入新疆地区的 , 时至今日 , 伊朗地区仍旧是世界坎儿井使用年代最长、数量最多之地;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来源于中国内地 ,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它起源于井渠 , 《史记·大宛列传》中曾记载当地人来到中原找到“秦人”学会了穿井之术 , 从而解决了城中断水的问题;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来自于本地先民的发明创造 。
▲坎儿井结构示意图
虽然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 , 但目前还是第三种说法受到更多人赞同——因为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刻有坎儿井的岩画 , 这些画至少有4000-6000年历史 , 无论是中亚传入还是中原人传授 , 都不能解释在距今年代如此久远的岩画中为何会出现坎儿井的身影 。
02标准的坎儿井 , 一般由竖井和暗渠两部分组成 , 竖井供定位、进入、通风之用 , 开挖时所取的土会在周围形成环形土堆 , 从而防止地面水渗入;竖井的深度与坎儿井所处的位置有关 , 下游地区一般只需要打10米左右 , 上游地区则有可能需要深至一百米 。
▲坎儿井内部
暗渠又称“输水廊道” , 有集水段和明渠段 , 其宽度、高度等一般只能允许一人侧身进入 , 长度则根据水位深度、土质等因素不同而变化 , 一般都有3到5公里 , 最长则可能超过10公里 。大部分位于地下的坎儿井 , 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水的蒸发 , 在没有科学知识的年代 , 仅仅凭借实践建造出这样结构复杂的水利工程 , 先民们的智慧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