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一样的智商的个人空间( 四 )


“你说一个演员入行年头长,他就一定戏演得特别有光彩,特别被人认同吗?这不能画等号 。我也有觉得完成不够理想的角色 。”在他看来,经验阅历,会决定一个人的表演 。但王阳经过很多年的表演,演了不同的角色,也会对表演有一些新的课题,就是什么样的表演是好的表演 。“我也看同行们的表演,资深的,年轻的,我也看美剧,韩剧,英剧 。总是在找,一切都是为了最终你对表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知跟理解 。”
观众和演员,审美的“双向奔赴”
近两年,对于表演,王阳自认,是慢慢在做减法,“就是不要演得太满,尤其现阶段,我会觉得淡一点的表演,可能是比较符合观众的审美认知的 。”
但也并不是每个角色,都要找一个很淡的演法来演 。就像《叛逆者》中的陈默群,人送外号“拽王”,“观众印象深刻,肯定是觉得这哥们挺狂的挺不羁的 。反正有很多观众说,陈默群这人一看就‘不好弄’ 。”从一开始,对于陈默群,王阳就希望能塑造一个不一样的角色 。
“我就想演一个能让人记住的陈默群,而且他是个‘王者’对不对?上海站长,觉得自己智商超高,然后在高位待得久了,他可以狂傲一点,拽一点,阴郁一点或是不羁一点 。这是成立的 。所以我希望用外化一点的表演方式 。”因此,陈默群成为了近年来谍战剧中,相当异色的一个独特人物 。
“这么多年我每个角色都在找,一些新的可能性 。成片播出,我也会回想:这角色你演得怎么样?看看自己给的答案,有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 。”
《叛逆者》剧照,王阳 饰 陈默群
前面说到“观众审美”,王阳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观众审美也一直在变,当你对表演的审美认知,与大部分观众的审美认知契合,大家可能就觉得你演得好;如果观众的审美和认知跟你不同频,哪怕你觉得你演得再好,观众接收不到,白搭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
这几年,观众非常容易去给一个角色贴上标签,甚至进而给演员贴上某种标签 。“对于演员来说,有时候你去顺应这种标签,就会让事情变得很容易,观众就特别容易接受这个角色,记住他,然后判断,我喜欢他,或者我讨厌他 。”王阳直言,“但从演员表演的本分上来说,表演的目的不是简单粗暴地塑造一个角色的‘标签’,而是尽量复杂地去塑造一个‘真实的人’ 。”
“大家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容易感性,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 。但人呢,有各种各样的际遇和瞬间,那些会导致一个人走向善或者恶,而更多时候,有的人会在中间地带游走 。”王阳自认,反派演得少,“但我演的反派所有人都记住了,大家就说我总演反派,我也是挺无奈的 。”
有时候反派的确有足够多的发挥空间,王阳说,“但我塑造反派的时候,从来都是对自己说:我先塑造一个多情感维度的、复杂的人 。他也有纠结,也有复杂的心态,也有内心的煎熬 。”
“至于观众怎么贴标签,喜欢或不喜欢你,我不去想这些,因为你想了就变得没有那么纯粹,你就变得要被裹挟和绑架了 。”王阳坦承,自己当然不愿意演一个角色,然后被一堆人“喷”,甚至上升到演员本人 。“但这是我的工作,如果为了演员自己的一些利益,让角色牺牲,我觉得不行,我还是保证我工作的纯粹性 。”

狗一样的智商的个人空间

文章插图
“复杂度是人物的魅力,有了复杂的情感,观众对角色的认知才会深刻 。”王阳说道,“其实我有时候也会想,一个塑造得足够复杂的角色,是不是也能让很多观众重新思考,要不要简单粗暴地去给角色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