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百科 磁州窑的主要特征

磁州窑的主要特征1

磁州窑百科 磁州窑的主要特征

文章插图
1、胎:磁州窑胎由于使用了本地大青土或黄土 。其胎质有两种:一种灰白 , 青灰 , 香灰 , 胎质坚细 。另一种呈土黄 , 褐红 , 胎质粗松 。磁州窑为了弥补灰、黄胎体粗糙的不足 , 除黑釉器外 , 普遍都使用白色化妆土 , 装饰胎面 。又叫打粉地 。这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特征 。
2、釉:釉有白釉 , 绿釉 , 黑釉 , 棕黄釉等 。白釉、绿釉多为白色化妆土打底 , 装饰完花纹后 , 罩以透明玻璃釉 。其釉层均匀 , 无泪痕 , 有的有开片 。黑釉 , 黄釉不使用化妆土打粉底 , 直接在胎体上施釉 。
3、型:磁州窑器型多以生活用器为多 。如:瓶、坛、罐、炉、枕、盘、碗、盆、盒、钵等等生活用器应有尽有 。
一文带你了解丰富多彩的磁州窑纹饰常见纹饰与特征 , 纯干货2历代磁州窑的情况 中国素以陶瓷蜚声世界 , 这些陶瓷产品既是中国历代社会的重要工业品 , 又是当时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日用品和观赏品 。不但在物质方面起到改善人类特定时代生活条件的作用 , 而且以其徇丽多姿的造型 , 精湛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唤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无限美好 ,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永恒的社会效果 , 已成为人类共享的珍贵财富 。
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幼稚时期 , 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钵装烧 。宋代 , 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 。临时的陶与瓷的实践中 , 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 , 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 , 形成多样 , 寓意丰富 。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融在一起 , 将陶瓷器物提到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 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 , 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 。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单色釉局限 , 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 开启了陶瓷装饰的先河 。
磁州窑装饰内容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 , 装饰图案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故事等 。在北宋神宗时期(1068一1085) , 以剔、划为主要装饰方法 , 还有文字 。
北宋晚期 , 特别是在金代成熟的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 , 由于装饰材料和技法的改变 , 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 , 将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引用到瓷器装饰上 , 并影响了中国陶瓷装饰的审美趋向 , 增强了装饰技法的表现力 。一些新的纹样内容如吉祥图案、山水、书法、福寿以及人物故事均成为很受人们欢迎并十分流行的题材 。
以下以图文并茂形式向大家展示其风采 , 以供各位参考:
植物类图案纹样
牡丹纹:此类纹样为磁州窑陶瓷使用最多最久的纹样 , 牡丹在中国传统装饰中被称为“富贵花” , 自唐以来见诸于各类装饰 。牡丹寓意幸福美满 , 富贵昌盛 。唐宋之际牡丹曾被封为花中之王 , 牡丹花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
绘工根据牡丹花生长规律 , 从多种不同角度描绘牡丹 , 尽力表现它的娇艳和雍容华贵 。仅牡丹花头形象的画法就不下几十种 。元代磁州窑缠枝牡丹纹 , 使用三瓣叶形 , 不画叶筋 。
莲花纹:磁州窑陶瓷装饰主要纹样之一 。莲纹的出现和中国佛教盛行于民间有关 。佛教文化中 , 舒展的荷叶上配着盛开的莲花 , 缠枝莲纹也很常见 。在民间老百姓咏莲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 , 含有神圣的意义 。莲纹在磁州窑陶瓷装饰中被广泛地使用 , 更大意义在于取其吉祥的含义 , 莲花纶鱼取谐音“连年有余”、儿童戏莲寓意“连生贵子” 。
菊花纹:中国传统花卉纹样 。菊深秋开花 , 不畏寒 。据传以其花泡水可以治病 , 朱孺子常饮用于菊和梧桐子泡的茶 , 以后成了神仙 。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 , 令人长寿 。菊花还被看成是群花中的隐逸者 , 并赞它凤劲斋逾远 , 霜寒色更鲜 。故常喻为君子 。菊花是文人喜爱的花 , 将菊花纹样赋予多种含义 , 磁州窑陶瓷装饰中经常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