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外貌是怎样的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

李白留给我们的那些诗句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性格豪迈、才高八斗、胸怀天下的男人形象 。今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揣摩古人,李白是不是终其一 生都是这样一颗耀眼的明珠,始终被唐人景仰、被人们传颂呢?其实,李白的一生颇为坎坷,他的胸怀抱负,他的才气与他的境遇相比十分不匹配,他受制于那个时 代 。也许正如世人所形容的,他是天上的谪仙,本不该属于这个世界 。
对于李白,我们可谓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他的诗歌,中小学生谁不会背几首李白的诗歌呢?陌生的是他的生平、他的愤懑,以及他诗歌背后的故事 。若让我们用一两讲就说清楚李白的一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就集中围绕他一生中的一些问号来讲述 。
李白的外貌是怎样的
对于这样一位飘逸潇洒的诗人,人们想象中的他应该长得颇有灵气,颇有点仙风道骨才好 。李白正是这样一个人 。
目前,史料中并没有什么可信的关于李白的画像流传下来,比较常见的出自明人《历代古人像赞》的那张画像,也并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纯属想象 。我认为,真实的李白可能比这个画像还要更有灵气 。
见过李白的人都说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比如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也就是说,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饿虎一样 。崔宗之的《赠李十二白》说他“双眸光照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白是个眼神非常灵动,看起来很机智的人 。
至于他的身高,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据此推测其身高大约在一米七以下,这个身高在唐朝算是个高个子 。
【李白外貌是怎样的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网络配图
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创举,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前夕,那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科举推崇备至,因为它打破了贵族对政府的垄断,使所有人都获得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科举制也是现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
科举制起自于隋,大行于唐,尤其是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参加科举已经日渐成为知识分子重要的仕途门径,全天下的知识分子无不以考上进士为荣耀 。唐代进士科科举考试主要是考经学和杂文 。杂文即文学作品,李白文采甚高,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优势 。而且唐代科举不实行糊名,也就是说考卷上考生名字是不用 遮掩的,考官对考生的信息一目了然 。
也正因为如此,考生在科举前有没有社会名望是很重要的 。所以当时的很多考生考试前常常去考官家呈送自己得意的文章,期 待留个好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行卷” 。李白诗名远扬,社会名望大,朝中很多人都知道他,这对于李白来说也是个优势,那么为什么李白不参加科举呢?
这不是李白不愿意,而是他没资格 。关于李白的家世,目前历史学界还没有定论 。李白家族的身份,其家族为何流落到西域碎叶,李白是不是出生在碎 叶,甚至他是不是有外族血统,都是众说纷纭的 。这些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追究,单说李白家以何为业这一点 。
网络配图
在李白小时候甚或是出生前,李白家就已经从西域碎叶 迁居到了四川江油 。西域农业不发达,最发达的是商业 。而且古时重农抑商,商人往往被视为游手好闲者,被士大夫们瞧不起,加之李白对自己的家世讳莫如深,只 说父亲督促其读书云云,因此学者们认为李家是以商为业 。
另外,李白很有钱,那时有钱人要么是官,要么是商人,李家肯定不是官,那么是商人的可能性就极大 了 。李白终生不参加科举,估计就是受到这个家世的拖累 。《唐六典》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 。”《旧唐书》卷四 三《职官志》也说:“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亲,皆不得入仕 。这样李白便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了 。他最后当了翰林待诏,还是 皇帝特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