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的下一句是什么成语 百尺竿头的下一句 百尺竿头歇后语下一句


一个笑话:老师看到一个后进学生有点进步 , 鼓励道:百尺竿头 , 更进一步 。小伙子吓坏了:那要掉下来 。于是老师叹了口气: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小伙子来了精神:可以用手抠 。
宰予昼寝 , 孔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但这朽木是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 , 而且更是在“孔门十哲”里的 , 但似乎孔子不这样看 , 还因此发了一场议论:起初我对于人 , 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 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
说这就有点大了 , 而且很有哲理:不要看他怎样说 , 重要看他怎样做?我们往往在现实中栽了不少的跟头 , 还不能领悟 , 足见认识一个人和知道一件事是多么的难 。
不过孔老夫子还说过一个话 , 那是在陈绝粮 , 颜回攫甑中而食之:(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 , 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 , 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 , 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
这就更复杂了:看他怎么做也不对 , 这世界太让人们无奈了 。
虽然无奈 , 但人还得活着 , 活着就得进步 , 虽然我们普通老百姓在杆的末尾 , 但还得往前面挤 。过独木桥吗?这不像高考 , 如今的高考是桥好过 , 但过桥后去好的地方 , 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
杆头的那些人呢?要保证自己不下来 , 至于更进一步 , 那用脚尖站在杆顶的人没有多少?那才是天下的佼佼者 。
使人不由得想起撑杆跳高来 , 人们借助于这一器材 , 可以使自己飞身越过6.14米的横杆 , 不过人家是布勃卡 , 35次打破世界记录 , 而且都是自己保持的: 25次把世界纪录提高了一厘米 , 七次提高了两厘米 。这一步步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让人羡慕还是嫉妒 , 真不好说?
所以人家借助别的成为富二代、佼佼者 , 我们不要嫉妒 。
不过我们知道 , 这个成语说的是到达顶点还不满足 , 还要进步的意思 , 不是真的要掉下来 , 那还不如不进步 。
物极必反 , 高处不胜寒 , 我们见了很多到达顶点的人 , 摔下来惨的很 , 于是我们的心里满足了 。
三天不学习 , 跟不上刘少奇 。学习如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 。就不是我们所有人喜欢的了 , 所以我们永远进步不了 。
百尺竿头 , 想起来数学上的两个故事 。
圆周率是个常数 , 这是古代就知道的 , 但它到底是多少 , 古代包括东方和西方 , 许多当时的大科学家都希望算出它 , 在没有计算机和现代先进的技术下 , 他们殚精竭虑 , 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 , 我们知道祖冲之用割圆和筹算的方法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 那种辛苦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而且在当下还有个故事 , 有了计算机 , 计算这个常数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 并且早在1761年已被人证明为无理数 , 计算机已经计算到27000亿位 , 有人又开始了背诵这个数的竞技 , 据说最新的吉尼斯纪录是2005 年11月20日 , 当年24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在读硕士生吕超经过连续24小时04分的艰苦努力 , 无差错背诵圆周率达到小数点后第67890位 。
【百尺竿头的下一句是什么成语 百尺竿头的下一句 百尺竿头歇后语下一句】比这个更有名的是“数学王冠上的珍珠”哥德巴赫猜想 , 二百多年来 , 许多数学家都想证明它 , 明珠不好采 , 只有一步步缩小范围 , 每一次都令人欢欣鼓舞 , 但始终没人能证明 , 当中国的数学家陈景润算出“1+2”的时候 , 最后一步似乎停止了 。这百尺竿头 , 果真离珍珠还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