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这样的时间都不放过,可见其决心之大 。
在这样的坚持中,《四书五经》也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对于他以后的人生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三、青年关键词:尊经书院
在盐井穷乡僻壤里,廖平尚算有点学问 。而到了省城,只能算资质平平 。
先前考过一次秀才,没中 。
第二次来到省城,廖平有些惴惴不安 。
他尝过失败的滋味,故而更渴望成功 。
幸运的是,廖平遇上了遇上了洋务派首领张之洞 。得知这一消息,在考试过程中,他极尽自己所能,去应和张之洞的学术偏好,哪知却犯了八股科考的禁忌,因而他的试卷还没到张之洞手上,就被判官扔到了废纸篓 。
机缘巧合,张之洞居然有检查落卷,而廖平迎合他心意写出的稿子,自然得以重见天日 。
一时高兴,点了廖平榜首秀才 。
自此之后,蒙着张之洞的赏识,他后继参加了科试,选调进入尊经书院公费学习 。
尊经学院可以说是廖平人生的第二次起点 。
公费学习,让他的人生自如了许多,对学业也更加勤勉,勤学善思,成为张之洞钟爱的五大弟子之一 。
四、经学大师关键词:学经六变
一个经历过转乱的穷苦农家小子,自此也算走上了人生小巅峰 。但在他的经学事业中,他一直都在不断的更新、不断的突破自己 。纵观他一生的经学生涯,经历了六次变化 。
光绪十二年,廖平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著述《今古学考》,开始其经学一变,主张以礼制分经今古文学,受到了大江南北老师宿儒的一致好评 。一代经学大师的形象也自此有所展现 。
光绪十三年,廖平却开始反驳自己的旧说,从平分今古的观念迅速转变到尊今抑古,并开始着笔著作,三年后著成《知圣篇》和《辟刘篇》 。
戊戌之年,廖平经学进入了学术三变时期,主张小大之学 。
至民国六年,廖平一直在着力于自己的经学四变,这一时期,他主张不讲今古,只遵从孔子一人 。
民国七年,廖平经学进入五变时期,此时进一步主张尊大孔子,坚持“孔氏古文”,即一切文化产物、学说、文字都是孔子权威 。
民国十一年,廖平以经学治医,着重阐发医理病理,援医入儒,此为经学第六变 。
对于经学文化,我个人没有什么涉猎,相关知识也知之甚少,所以对廖平的学术高度无从评价 。
从我所搜集和了解的资料来看,廖平为称为中国古典经学最后一位大师的原因,除了其学术思想上的与众不同之外,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人生际遇 。
为什么廖平会成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经学大师呢?这是因为,经学在他人生各个时期的遭遇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
出生于咸丰年间,卒于民国时期 。这一段时期的人们大多都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清政府王朝被推翻,洋务运动的兴起,民国政府成立等等 。
在清朝末期,儒家经典仍是许多读书人心中的“白月光”,是值得用一生去追随的 。廖平这个从农村乡野走出的秀才,也是如此,传统经学在他心里的分量想必要超过生活中许多东西 。
与此同时,对经学的研究也彻底改变了这位贫农之子的生活困境,这份感情想必也是增加其对经学学习的重要砝码 。
行至壮年,腐朽的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在洋务运动的社会氛围中,他作为一名学者、一名思考者,也对经学产生了新的思考,故而一次又一次的推翻自己的说法,创造出新的理念 。
待到晚年,民国初期的文化繁荣也让这么思考者催生了新的想法,在后三次经学变化中,他将新的东西加入到他自己的学术思想之中来,例如西方词汇、信仰等 。这些足以说明廖平并不是一个老学究,一味的保守认同原有的思想和理论,他一直在与时俱进,寻找自己理论的改革和突破 。
但廖平所接受的教育是旧时教育,即便他对经学思想进行了六次变化,可其中的遵从孔子思想为中心从未改变过 。
他难以跳出孔学,因此即便他站在整个中国传 统文化大背景下来寻求其与现代社会新的契合点,将千溪百壑都欲纳入孔学,理念上来讲是创新的,但本质上却是不科学的 。
结果除了将孔学弄得面目全非、使自己变成经学怪人而外,既无补于近代社会的改革,也无补于孔学的尊大 。因为当时的社会,孔子经学已经无法再次成为社会的中心思想,也无法对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思想推动力 。
传统经学在那个时代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即便廖平怎么努力,都无法再掀起浪潮 。
- 网页浏览历史记录在C盘 网页浏览历史记录在哪
- 历史上姓汪的名人有哪些 有哪些姓汪的历史名人
- 马蹄的历史 中国马蹄之乡在哪里
- 幽暗洞穴中的血腥宝藏丹漠洞的残酷历史
- 唐朝建立之初灭国之险,此人差点灭掉唐朝改变历史,最后惨死他乡
- 长城的历史简介和资料100字 长城的历史
- 茶叶历史 中国茶叶历史
- 乐姓的来源,乐姓的来源和历史
- 漆器的历史 漆器的历史起源
- 五代十国历史名人 五代十国名人 五代十国有哪些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