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我不会说话,但我要回家!32年了,他们终于在沈阳团聚!

从湖南邵阳到辽宁沈阳,
2000多公里成了周青秧与母亲之间
难以逾越的距离。
失散32年,
母亲临终前都没能
再见到大儿子一面。
32年前,
周青秧的父亲周旺林
还是个38岁的壮年男子,
如今他已是古稀老人。
32年间,
他从未停止过寻找大儿子的脚步,
火车站、码头和飞机场
都留下了他寻子的足迹。
在全国公安机关
开展的“团圆”行动中,
周旺林终于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大儿子。
12月14日10时,
一场感人的认亲仪式
在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举行,
一家人终得团聚。

沈阳|我不会说话,但我要回家!32年了,他们终于在沈阳团聚!
文章插图

失散32年的父子紧紧相拥
养父眼含幸福热泪
“收养的这个孩子跟我生活了23年,他跟生父相认也是我一直期盼的,心里终于踏实了。”56岁的戴立和面带微笑,眼含幸福的热泪,他并没有因为养子找到生父而失落。
1998年,33岁的戴立和与一个常来自家麻将社蹭饭的10多岁小男孩“阿哑”(周青秧之前的化名)结识,得知他是个聋哑流浪儿后,将其认为干儿子。
23年的感情纵有万般不舍,但终有一别。2021年,为了给干儿子办身份证,他求助和平分局集贤派出所民警马盛国为其寻找亲生父母。此时,正值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之际,和平分局指派刑侦禁毒大队成立工作组开展工作。
12月14日10时,在认亲仪式上,失散32年的父子紧紧相拥:“明天去养父家谢恩,下午爸就带你回湖南。”

沈阳|我不会说话,但我要回家!32年了,他们终于在沈阳团聚!
文章插图

养父求助民警
为养子寻找亲生父母
据和平分局刑事警察大队大队长郑岩峰介绍,1998年,33岁的戴立和经营着一家麻将社,一名身穿黄衣、每天来蹭饭的聋哑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了解,得知男孩在望花木材市场干活,看男孩可怜,戴立和就将他收留认做干儿子。
男孩从哪来?父母是谁?这几年又是怎么生存下来的?戴立和带着男孩,求助电视寻亲栏目的帮助,电视台跟踪报道了一周,但没有任何音讯。
无奈之下,戴立和将男孩带回了家。就这样,男孩和戴立和的两个亲生儿女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了一起。

沈阳|我不会说话,但我要回家!32年了,他们终于在沈阳团聚!
文章插图

养父(右一)为干儿子高兴
由于“阿哑”不识字,戴立和只能摸索着用手语跟他交流。这些年,“阿哑”没成家,一直靠打扫卫生自食其力。帮他找到家人,成了戴立和最大的心愿。
一次“阿哑”被电动车别伤,车主想走保险带他去医院看病,但因为没有身份证,办理不了保险就医。
这么多年来,“阿哑”一直想让干爸给自己办个身份证。于是,戴立和向集贤派出所求助,同时希望为“阿哑”找到亲生父母。
和平分局接到集贤派出所的汇报后,立即指派刑侦禁毒大队抽调精干警力和派出所组成工作组,开展寻亲工作。

沈阳|我不会说话,但我要回家!32年了,他们终于在沈阳团聚!
文章插图

数十人生物信息关联度较高
工作组辗转多地终找到生父
和平分局副局长李政介绍,调查中,发现“阿哑”不仅语言存在障碍,对自己的身世也没有任何记忆,于是决定采集“阿哑”的生物信息做进一步调查。
民警通过分析发现,与“阿哑”生物信息关联度较高的人员有数十人,其中大多数居住在外省份。
2021年10月开始,工作组辗转多地并联合当地公安机关开展排查,对相关人员逐一询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