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金毛训练(13)


“饹馇在唐山的丰南、迁西、滦州、乐亭等地都很常见 。”吴艳萍介绍 。
饹馇选用遵化当地产的绿豆 , 掺入黄豆等其他豆类 , 磨成浆 , 再加入姜黄上色 。“一般是5份豆浆、2份淀粉、3份面粉 , 进行调和 。”吴艳萍说 。
制作饹馇的过程特别像摊煎饼 。
先用一把急火把锅烧热 , 然后把调和好的粉浆倒进锅里 , 转温火 , 再通过娴熟的手法像揉面一样不断地翻转 , 直到粉浆完全熟 , 再用一把急火把它摊成饼状 。一张饹馇需要五分钟才能制作完成 。
50多年前 , 十来岁的吴艳萍因为火候掌握得好 , 被父亲指定为制作饹馇时的烧火人 , “最好的柴火就是遵化当地的栗子树叶 , 这火不硬不软 , 烙出来的饹馇服服帖帖 。”
没吃饹馇宴 , 不算到唐山 。
而饹馇宴 , 其实是用饹馇作为原料进行的二次烹饪 , 比如醋熘饹馇、烩饹馇、炸饹馇、焦熘饹馇、炒饹馇、饹馇签子等等 , “过去 , 吃饹馇是解馋 , 而现在 , 吃饹馇是怀旧 。”吴艳萍说 。
如果说饹馇是化简单为丰富 , 那么豆沫就是化复合为融合 。
2021年11月18日 , 邯郸冀南宾馆 。
面点组长李建国正了正厨师帽 , 进入后厨检查备好的材料——海带、花生米、黄豆、炸豆腐、粉条……
李建国要制作的这道小吃叫豆沫 , 是邯郸人早餐少不了的 , 也是入选崇礼菜单的唯一一道粥品 。
冀南豆沫选用曲周产小米 , 添加花椒大料等磨成粉后用凉水澥开备用 。大锅添水烧开 , 开锅后根据熟的快慢分批放入粉条、煮好的花生米和黄豆、海带、炸豆腐等配料 , 而后慢慢倒入调好的豆沫糊糊 , 只需十余分钟就能上桌 。
“这一锅 , 大概30多斤 , 出锅前 , 撒入菠菜叶点缀 , 配芝麻盐、油条等佐餐 。”李建国说 。
冀南豆沫 。冀南宾馆供图
豆沫呈半透明的乳黄色 , 深吸一口气 , 小米香、豆香、芝麻香、花生香以及蔬菜的清香醇厚诱人 , 尝一口 , 糊糊浓稠细腻 , 配菜香脆嫩滑 。
李建国笑着说 , 曾有一桌客人点过6盆冀南豆沫(一盆约10碗) , 把他这位大师傅都给惊着了 。
就地取材 , 粗材细作 , 是很多民间小吃共同的特征 。河北地形与气候的多样性 , 使得东西南北各地小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 。
2021年11月23日 , 张家口明瑞莜面博物馆 。
张家口宣化区莜面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瑞雪正给食客演示莜面的制作 , 和好的莜面在她手上一搓一拈 , 就变成了一个鱼鱼 , 她微笑着给外地游客介绍 , “这是我们当地产的莜麦制成粉 , 再进行加工 。我刚才搓出来的是鱼鱼 , 制作莜面还有推、擀、卷等手法 , 可以加工成窝窝、拿糕、饺子、馄饨、拨面、山药鱼子等 , 有蒸、烙、汆、炒等各种吃法 。”
51岁的杨瑞雪是张家口涿鹿人 , “在坝上 , 莜面是家常饭 。老话说 , 坝上三宗宝:山药莜面大皮袄 , 可见莜面对坝上人多重要 。”张瑞雪回忆起她的童年 , 那时以玉米面为主粮 , 莜面算得上粗粮中的细粮 , “寒冷的冬季 , 窝在家里做点莜面吃 , 那就是一道朴实又改善生活的农家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