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覆灭的祸根是什么?严重缺乏危机意识

自三分天下后 , 西晋一统天下 , 司马炎就成了开国君王 , 于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 , 不久后举国覆灭。西晋国祚共五十一年 , 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晋昙花一现的呢?又是谁为此埋下了祸根 。
网络配图

公元316年 , 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 , 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 。至此 , 西晋灭亡 。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 , 指点江山 , “王楼船下益州 , 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煌时刻 , 不过短短37个年头 , 统一喜剧就迅速演变成了覆灭悲剧 。亡速之快 , 堪比秦、隋 。但秦、隋承乱世之后分启汉、唐盛世 , 而西晋王朝的覆灭 , 却使刚结束汉末近百年分裂局面始得统一的中华大地又重新陷入了比此前更为惨烈动荡的乱世深渊 , 中国历史也随之堕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漫长黑暗时期 。数百年间 , 群雄逐鹿 , 汉室凋零 , 公子王孙 , 贱若泥沙 , 流民百姓 , 泪尽胡尘 。后世史家 , 众说纷纭 。
网络配图

究竟西晋王朝的喜剧是怎样演变成悲剧的 , 其悲剧后果为何如此惨痛?让我们一起掀开那页沉重的历史 , 从前人的斑斑血泪中去寻觅历史的真相吧 。竖子成名东汉是依靠豪强地主而建立起来的政权 , 逐渐形成所谓的“衣冠望族”(世代做官)或有名望的姓族 , 散布在各州郡 。在反对宦官的斗争中 , 他们互通声气 , 互相支持 。宦官失败以后 , 士族内部的矛盾便加剧了 。士族内部按族望的高低 , 门阀的上下 , 也就是按势力大小来分配做官 。魏文帝更行施九品官人法 , 就是对这一既成事实的法律肯定 。因此取得了士族对曹魏政权的拥护 。司马氏要想夺取曹氏政权 , 当然也必须争取士族的支持 。出身河内名门望族的司马懿起初曾因有“狼顾相”而遭多疑的曹操猜忌 , 直到曹丕篡汉称帝后才逐渐受到重用 。明帝曹睿时 , 因“北平公孙、西拒诸葛”而渐掌兵权、累积战功 , 终成魏国重臣 , 也成了士族门阀阶层当然的利益代言人 。他用优厚的待遇收买士族 , 逐渐形成司马氏集团 。虽然明帝临终托孤 , 但因功高震主屡遭猜忌而被架空 。于是老家伙装傻充楞、隐忍待时 , 终于等到机会 , 于249年发动政变 , 掌控了魏国大权 。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将曹魏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 。气得魏帝曹髦嚷出了那句著名口号:“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
其时 , 那个瑰丽磅礴、激情澎湃的三国时代已接近尾声 , 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们老的老、死的死 , 正是“世无英雄 , 遂使竖子成名”的时代 。司马昭父子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 完全有足够的理由顾盼自雄 。魏国是寡妇孤儿、人尽可欺 , 自不必说;蜀国国君恰是那位连诸葛亮都“扶不起来的阿斗” , 更惨的是“蜀中无大将 , 廖化作先锋”;吴国更不幸 , 国君孙皓是一个典型的虐待狂 , 一高兴或一不高兴就凿人眼睛、剥人面皮 , 可惜只敢虐待自己人 , 搞得是人神共愤、众叛亲离 。司马昭没费多大工夫 , 就于263年 , 趁蜀国内乱 , 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三路攻蜀 , 把蜀汉后主刘禅俘至洛阳 , 优待得乐不思蜀 , 蜀汉遂亡 。两年后 , 司马炎效仿曹丕故技 , 重演“禅让”闹剧 , 废魏帝曹奂 , 自立为帝 , 国号晋 , 都洛阳 , 史称西晋 。于公元280年 , 发起统一战争 , 20万大军水陆并进 , 王浑、杜预率陆军势如破竹 , 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江北 , 把前来迎战的吴国主力兵团就地歼灭;王统率着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出长江三峡 , 排江而下 , “千寻铁索沉江底 , 一片降幡出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