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鸟与幼鸟的区别 幼鸟和雏鸟的区别

幼鸟和雏鸟的区别1

雏鸟与幼鸟的区别 幼鸟和雏鸟的区别

文章插图
幼鸟和雏鸟都是指未长成熟 , 且不能独立生活的鸟 。雏鸟按照发育情况 , 可分为早成雏(离巢雏)和晚成雏(留巢雏)两类 。早成雏孵出时眼睛已睁开 , 腿脚有力 , 全身被稠密绒羽 , 可立即随亲鸟啄食 。晚成雏孵出时 , 眼睛不能睁开 , 全身裸露 , 在巢内要停留1个月左右 , 出飞后要由亲鸟教给取食方法 。
从雏鸟到成鸟 , 幼鸟的成长阶段是什么?收下这份幼鸟饲养手册2在自然界 , 如果说春天代表生命 , 那夏天就代表成长 。洋洋的夏日 , 给万物带来了生长的阳光和温度 。三四月份产卵的鸟儿 , 过了2个月的孵化期 , 小鸟们在五六月都争相破壳而出了 。
野外的鸟妈妈们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她们必须每天不停地寻找食物来哺育后代 。在家庭里养的小鹦鹉们 , 也完成了每年第一次交配产卵 。前几日小编去了我们当地的花鸟鱼虫市场 , 也注意到了各种麻鸟都开始渐渐上市销售了 。
【雏鸟与幼鸟的区别 幼鸟和雏鸟的区别】如果你也想养一只萌萌的鹦鹉或者聪明的八哥鹩哥 , 那么现在这个时间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季节 。在观赏鸟中新出壳的能被饲养的幼鸟 , 又叫”麻鸟“ 。不同的麻鸟 , 饲养注意事项都有不同 。
对于鸟类爱好者来说 , 这个季节并不只意味着可以从小饲养一只称心如意的麻鸟 , 更意味着更重要的意义:幼鸟的野外救助 。
野外的鸟妈妈在哺育幼鸟的期间 , 因为频繁的觅食会遭遇更多危险:会被天敌捕杀、会中毒、会发生“车祸”或者在躲避天敌时撞到高楼大厦 , 鸟巢里嗷嗷待哺的幼鸟失去了鸟妈妈 , 也意味着成长到此结束 。所以每年这个时候 , 也会有一些不幸的幼鸟先天夭折 。
如果你走在树林间 , 你甚至可以看到因为饥饿挣扎到掉到地面来的幼鸟 , 这时候 , 就需要进行人工哺育了 。
那么问题来了:幼鸟茁壮成长的条件是什么?野外的幼鸟是怎么长大的?在家庭中 , 不同的麻鸟有什么饲养注意事项?怎么让你的鹦鹉麻鸟从小就适应家庭口令?
今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如何收获一只软萌健康的幼鸟 。
全文共计3400字 , 阅读时间8分钟 , 建议收藏后阅读 。
基础知识:孵化期和留巢期是怎么回事?麻鸟是哪个阶段的鸟?在介绍麻鸟饲养前 , 有两个基础概念要普及:鸟类的孵化期和留巢期 。
孵化期:孵化期简单理解为就是鸟妈妈“孵蛋”的过程 , 这个过程中的唯一影响因素是温度 , 是鸟儿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 。留巢期:留巢期就是幼鸟破壳后到能自主觅食前的这段时间 , 这个时间幼鸟存活的条件除了温度还有食物 , 留巢期就是鸟妈妈最忙的时间 。这个阶段鸟儿称为“留巢幼鸟” , 也叫“晚成雏” 。我们以鸽子为例 , 例如上面就是孵化期中的“鸽子蛋” , 下面就是小鸽子破壳而出后从孵化期正式进入留巢期 。
在这里我们要留意一件事 , 你看到的水里鸭子妈妈带着小鸭子游泳的画面 , 那此时小鸭子处于什么阶段?其实这时候的小鸭子就已经不算“留巢雏鸟”了 , 而进入了下一个叫做“离巢雏鸟”的阶段 。
鸟类的孵化期和留巢期根据鸟儿本身不同的习性 , 又可以分为【早成性】和【晚成性】 。
早成性鸟类:早成性鸟类的特点是孵化期长 , 破壳后的雏鸟已经充分发育 , 有基础的听觉、视觉和嗅觉 , 全身有羽绒覆盖 。留巢期短 。晚成性鸟类:晚成性鸟类的特点是孵化期短 , 破壳后未发育完全 , 几乎没有感官 , 全身光裸或绒毛极少 。需要亲鸟长期提供能满足其发育的温度和食物 , 留巢期较长 。我们用一张图来说一下早成鸟和晚成鸟的区别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饲养的观赏鸟大多是晚成鸟 , 这类鸟比较高级 , 例如我们长见得雀形目下的鸟、隼形目下的鸟和鹦形目下的鹦鹉等等 。如果要把鸟的成长阶段更加细分的话 , 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