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摄政王载沣所作所为?

爱新觉罗·载沣,曾经在清朝最后的三年间即1908至1911年担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这个职位的设立是为了代替他的长子当时还只有三岁的宣统帝溥仪处理政事而建立的,因此在这三年间载沣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但是这个职位却令载沣感到非常痛苦和忧虑,甚至可以说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三年 。因为他不仅要承受来自朝野上下的巨大压力,而且还要维护当时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的统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载沣当上执政王首先要处理的就是袁世凯的问题 。袁世凯是在戊戌变法中靠出卖维新派而发家的官僚,深受在位慈禧太后的信任和青睐 。当时的袁世凯手握军政大权,位列军机大臣要位,在朝廷中有很大的势力 。这引起了一些王公大臣的嫉恨和担忧,其中的肃亲王善耆、镇国公载泽和小恭王溥伟就联名秘密向载沣金嫣要他下令铲除袁世凯,而且又因为载沣的哥哥光绪帝曾经留下了“杀袁除恨”的遗旨,在这种情况下,载沣便着手准备诛杀袁世凯,但是当时的重臣张之洞却不同意杀袁世凯,他认为光绪帝刚刚驾崩,不宜大开杀戒 。而且袁世凯在朝中党羽众多,一旦对他下手可能会引起军队的混乱 。载沣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最终错失了杀袁世凯的机会,只是罢免了他的一切官职 。
但是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面对全国上下的革命浪潮,为了挽救清政府的命运,只得重新请袁世凯出山,任命他担任总理内阁大臣 。随后不久,他便辞去了摄政王的职位,退隐至北京醇亲王府,不再过问政事 。直到1951年安详离世,享年八十九岁 。
应该说载沣在摄政王之位上是想做出一点功绩的,只是无奈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处在灭亡的边缘,他又缺乏治理国事的经验和手段,最终也没能改写清朝覆亡的结局 。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起“汪精卫”这个名字,人们想到的最多的应该是他投敌卖国,背叛革命沦为应该彻头彻尾的汉奸,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汪精卫青年时期,他对祖国是满怀热情和希望的,为此他也曾加入过由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 。他还策划过一桩震惊一时的暗杀计划,暗杀的对象是当时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 。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05年,汪精卫加入同盟会,希望以革命的力量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 。他主张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国家 。但是四年的时间过去了,革命党人虽然组织了多次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起义活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失败了 。汪精卫不能接受失败的结果,他便决定通过暗杀清政府的重要成员来显示革命党人的力量和决心,从他“化自己为灰烬来煮成革命之饭”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他的意志之坚定 。
他的这种为革命献出一切的精神还吸引了后来他的妻子陈壁君对他的爱慕,陈当时便决定与他一起施行暗杀计划 。汪精卫和陈璧君等四人经过商议之后,把目标锁定为监国摄政王载沣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载沣的出行或习惯之后,他们决定在载沣经常走过的甘水桥用炸弹暗杀他 。为了确保暗杀成功,汪精卫特地找人做了一个一尺高的大铁罐,里面装满了炸药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并没有遥控引爆技术,就是说如果炸药爆照,那么作为引爆者的汪精卫也是必死无疑的 。
【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摄政王载沣所作所为?】但是因为他们在埋炸药时误把路人当成了警察,急忙逃离,导致了计划的失败 。后来当他准备再次埋伏炸药时很快被抓获,但是汪精卫即使在警察面前也是从容不惧,甚至还对他们宣传革命思想 。可见当时他受革命思想影响之深 。